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時候,這個市場孕育的機會也在持續發酵。雖然蘋果一直沒有進入,并沒有掀起一股新的時尚熱潮,但谷歌眼鏡的成功還是讓人們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在機會不小,而各類智能手表和手環,包括一些健康智能產品的出現,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細分市場如果把握準確的話,或許也能撬動一個新興市場。當然也許沒有移動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那樣火爆并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這種相對窄眾范圍的產品一樣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機會。
因此我們看到無論是傳統的制造企業,還是手機企業,包括一些互聯網企業都把可穿戴設備發展當作自己進行移動終端布局的重要棋子。那么對于移動終端來說,或者說可穿戴設備的出現真正能撬動最大利益的是哪個環節?很顯然,終端制造商會分得一杯羹,但是筆者認為作為智能終端的核心,芯片業應該占據更主動的位置才對,就如同智能手機的火爆成就的是高通和ARM等上游企業,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這種命理是相通的,因此當英特爾開始琢磨可穿戴設備的時候,筆者并不覺得奇怪,相反覺得此舉或許對英特爾來說無異于一次值得嘗試的機會。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在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英特爾在很早的時候也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機會,包括智能終端的發展會占據一定的位置。但由于其在PC市場的長期的霸主位置,并沒有把此當作是自己的墓志銘,也不認可PC可能會如此蕭條下去,結果并沒有搶占到第一次發展的機會,雖然后來英特爾也奮起直追,但依然和高通、ARM相去甚遠。
其次,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無論市場已經推出了一些設備,但還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找到更好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是產業鏈真正的形態應該是什么?因此,在前期的探索,以及智能化的發展中,就存在著很多變數,這時候如果有一家企業找到了市場的需求和用戶的興趣點,那么就很容易占據主導地位。
近期,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參加Maker Faire創意嘉年華時,都希望從業余發明者那里尋找靈感,引領新一波可穿戴設備的創意浪潮。英特爾也發現,包括智能手表、運動追蹤器和谷歌眼鏡等設備,將成為個人計算領域的重大趨勢。為此,英特爾甚至專門設立了獎金總額達100萬美元的競賽,鼓勵人們利用英特爾的技術開發各種可穿戴設備。英特爾去年發布了Arduino微控器,可以應用在業余愛好者開發的機器人和電子調酒器等各類設備上。
最后,英特爾需要找到另一個可以彌補PC下滑帶來的空缺利潤增長點,智能手機雖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點,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英特爾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可穿戴設備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的需求五花八門,關鍵是能否推出可供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技術,這是英特爾必須嘗試的地方。而且,技術的積累本來就是英特爾的強勢,如果英特爾的產品和技術可以給研發者,包括一些創業者帶來一種新的靈感,并且研發出一些新特奇的產品,那么就很容易占據一次新浪潮發展的先機,這也是英特爾為何要四處尋找機會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個市場存在著很多的不可確定性,英特爾如果想獲得更多的機會,最重要的還是進行技術的突破和研發能力的拓展,一種新的創新思維出現,將有可能引領一個新的時代,但是這種技術的突破卻需要極大的能力,包括運氣。既然已經錯失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機會,那么英特爾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必然會全力嘗試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