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編者按:在體驗不斷更迭的產品時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信息和數據是否會受到威脅。網絡安全是一個悖論,在開發者眼里用戶只是薛定諤的貓。每一個新的攻擊方式出現時,可能用戶還沒有鑒定自己生死的能力。
移動支付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掀起了2016中國互聯網第一陣風潮,隨之而來的是安全圈的一片質疑聲。首先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產品體驗與安全機制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春節前夕,筆者發起了關于移動安全話題的討論,從企業安全和用戶安全角度,移動設備本身帶來的便捷性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說移動設備和移動應用提供給開發者無數的機遇,那么也正意味著有更多的諸如后門之類的可乘之機開放給了攻擊者。
傳統用戶對于移動安全的認知主要停留在應用層面,很多用戶認為,移動安全問題與公眾的意識有關,一方面很多人根本不在乎隱私,覺得自己的信息泄露也也沒多大影響;另一方面,很多人喜歡沾小便宜,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用著免費的東西就感覺是賺到了,為了幾分錢的紅包便不顧一切,用APP也一切向免費看,只要是APP就敢裝,只要免費的就敢用,特別對于掛著“安全”稱號的東西,從來深信不疑;還有一個愛炫耀的心理,走到哪兒拍到哪兒,安全根本不當成一回事。這些方面,造成了現在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但是沒人關心的現象,用戶一味追求免費好用,廠商一味追求廣告、隱私賺錢,各取所需。
就目前行業發展而言,移動設備最突出的應用領域在于支付問題。盡管移動支付和傳統業務形成閉環還有待時日,但是安全防護必須未雨綢繆,盡管針對于Apple pay安全方面的質疑很多,顯然在數據傳輸方面的加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產品體驗和底層安全問題的差異在于安全可能來自于開發工具本身,產品體驗只是停留在用戶行為中,斷網、宕機等安全問題解決方案屢見不鮮,針對開發工具以及發布平臺本身“潛伏”的安全問題也形成了很大威脅。
在今年的RSA上IOT安全也引發了新的技術浪潮,安全在用戶無感知的狀態下已經提前部署,物聯網、移動設備、企業安全邊界都屬于移動安全的范疇,隨著遠程通信和辦公業務向終端和云端遷移,必要的安全防護手段是必須的。針對移動安全筆者針對傳統IT企業、互聯網安全公司以及專業安全企業進行了采訪。業內專家各抒己見,從不同層面闡釋了移動安全的本質。本期@安全圈將圍繞“解析移動安全”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