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數據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顯示,超過55%的國內受訪企業部署了大數據應用,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增速達38%,預計2016年至2018年將維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未來5年到1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
國家對大數據的反應相當及時。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從政府大數據、新興產業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三個方面著手推進大數據領域十大工程建設,也意味著中國大數據建設的全面提速。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政府與企業的決策、管理與控制正在從“業務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一只“看不見的手”,正在重寫時代發展的新藍圖。
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遍地開花的同時,也面臨著繞不過去的挑戰,那就是安全問題。這里邊不僅有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隱患,也關乎行業和企業數據安全。網絡上流行的“人肉”技術以及專業領域的“數據挖掘”,都是利用了數據海洋中大量的個人信息進行關聯分析,再加上病毒與黑客攻擊推波助瀾,無論是個人隱私還是企業機密,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2014年發生的攜程網數據泄露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國家安全也有可能面臨威脅。當今各國在能源、交通、金融、商業等重要基礎設施與軍事設備等方面都依賴信息網絡,這大大增加了遭受網絡攻擊的可能性。若數據管理和技術防范不當,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面對大數據安全這一普遍性問題,許多國家已有應對之策。例如美國就頒布了《2014年國家網絡安全保護法案》,積極推動出臺《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法案》;歐盟通過了新版《數據保護法》,強調本地存儲和禁止跨國分享;日本在2013年制定的《創建最尖端IT戰略》,也明確闡述了開放公共數據和大數據保護的國家戰略。
對中國而言,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權益的高度,將大數據產業作為國家戰略進行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已顯得十分必要而緊迫。
為大數據“立法”是當務之急。一方面是要加快立法調研,并由此搭建大數據法律法規的基礎框架,另一方面則應加大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乃至危害國家安全等網絡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另外,要積極融入國際大數據安全規則的制定,謀求建立一個尊重主權的國際網絡秩序。與此同時,還應強化大數據安全體系的建設,建立起政府主管、社會參與、企業為主的數據監管與行業自律機制。
強大的大數據產業離不開安全產業和人才培養的同步繁榮發展。當今時代,大數據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也由此擁有了巨大的安全產業開發空間。傳統的網絡安全服務企業也聞風而動,開始瞄準這一新動向著手轉型。在國家層面上,最寶貴的資源則是“人”。政府部門應構建起人才戰略的網絡,為大數據安全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和保障。當大數據更深地進入生活之中,人民的數據安全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逐步顯現,才更容易形成共享共治、齊抓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