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間,在紐交所上市的360發布公告稱,收到創始人周鴻祎和投資機構發起的私有化要約,一時之間引發嘩然。
“360都開始私有化,這對美股上市公司和創業公司,多少會引發連鎖反應。”國內一名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
周鴻祎出手
“360目前80億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體現360的公司價值。”6月17日晚間,在360上市公司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約后,周鴻祎在一份內部郵件中如是表示。
這次私有化要約,正是由周鴻祎聯合和部分私募、基金發起。對于發起私有化原因,周鴻祎透露,是在反復考慮當前全球和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后,主動做出的戰略選擇。
這封內部郵件中,周鴻祎再次強調了360是無可爭議的互聯網領軍企業,多項指標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周鴻祎也曾有抱怨過,美股市場給予360的市值偏低。
360公告顯示,除了周鴻祎,此次要約方還包括中信證券、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華興資本和紅杉資本等。要約報價為77美元每股ADS,這一報價較前一交易日高16.6%,較過去30個交易日均價溢價32.7%。
與常規私有化類似,這一次要約也是“非約束性”。
按照正常流程,從私有化要約發起,到成功完成私有化,快則數月,慢則半年甚至超過1年時間。如果360此次私有化施行,其將成為涉及股本最大的中概股。目前360市值近90億美元。
目前,360方面尚未透露進一步資本計劃。外界曾傳360可能會回歸國內A股市場,以分拆部分業務或者整體上市方式,不過360方面對此并未作出評價。360內部人士也表示,私有化是高層決定,員工也感覺有些突然。
2011年3月登陸紐交所的360,目前已經有4年多“市齡”。當年以14.5美元發行,IPO首日股價上漲134%,加上整個IPO獲得40倍超額認購,被視為最為成功的IPO之一。不過4年來,除了一度躋身百億美元俱樂部之外,360整體平穩,尤其是唯品會、京東和阿里相繼上市后,360在中概股排名更是后延。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顯示,360股價從年初至今僅上漲11%,而其他中概股漲幅都在20%以上,之前14倍的預期市盈率,也相對偏低。
目前資本市場對于360私有化已開始積極回應。要約發布當天,360股價盤前上漲11%,當天收盤上漲6%,隨后一個交易日又上漲了1.58%。截至6月18日收盤,360股價報收于71.26美元。
引發連鎖反應?
盡管中概股私有化早已絡繹不絕,但360私有化,可能引發新一輪連鎖反應。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認為,360是即將私有化的中概股中,市值最大的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平臺之一,如果私有化成功,相信將帶動其他更大規模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走上私有化之路。
“360現在都開始私有化了,這對于美國上市公司和國內創業公司,肯定會有傳導效應。”國內股權平臺天使客創始人石俊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國內創業公司,都傾向于國內上市,“去美國上市,包括時間成本、海外投資市場熟悉程度,門檻都比較高。”
石俊表示,相比美國市場的低PE情況,國內資本市場的PE更高,現在也越來越開放,相應激烈的政策和板塊的開放,可能會有進一步刺激。
她同時表示,除了大勢,具體赴美還是回國內,也因企業而異。有大量海外業務,希望海外融資企業,可能還是傾向于海外,但業務主體在國內的,可能就會改造回國。
“現在很多中概股,再呆在美國沒有意義了,得不償失。”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陳思進直言,早先很多中概股公司熱衷于去美國上市,但實際上只看到了一面,美股市場的監管成本很高,“根本圈不到錢”。現在國內行情這么好,更會加快刺激中概股集體回歸,“除非中國股市轉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私有化以及后續去VIE、回歸A股,都是極為復雜繁瑣的過程,涉及其中稅務、法務和財務成本等諸多成本,除了上市公司本身驅動外,市值盤子也是一個難題,小盤股最為容易,但像360這樣的公司,盤子已經比較大了,幾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市值公司,要募集相應資金,挑戰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