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是蘋果的典型特點之一,相比于其他品牌,蘋果的保密力度前所未有。保密也一直被蘋果視為一項生產力。在蘋果的宣傳人員眼中,保密可以讓全球媒體免費、持續的報道蘋果的一舉一動,僅僅這一種功效,就價值幾百萬美元。那么蘋果每年都有新品推出,這些產品從設計定稿,到生產銷售,涉及的環節非常之多,那么蘋果是如何保障產品信息不外露呢?在生產全球化的今天,想要保密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蘋果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保密機制的。
比FBI還嚴? 蘋果保密措施究竟有多嚴苛
想要建立保密的文化,首先要讓員工在頭腦里認識到保密的重要性。因此蘋果的保密文化,要從企業文化的熏陶開始。每一個入職蘋果的員工,都要學習蘋果的保密文化,這個流程是不能省略的,并非像其他企業一樣,只是給員工一個保密手冊簽字了事。系統地開展各種保密培訓,不斷強化員工的保密意識,是蘋果的一個典型的特點。這樣在員工想要泄密的時候,對于自己的職業風險,法律風險就非常的明了,從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保密意識的訓練很重要
這種保密的訓練,甚至從招聘的時候就開始了。被招聘的員工不知道自己將要具體從事什么工作,只會得到一個大方向的指引。新員工甚至在得知自己將在那棟樓工作之前,就開始學習保密措施,保密條例的學習,是所有工作展開前的一個基礎。甚至一個去蘋果參觀的人員,也要被灌輸一些保密條例,保密的意識可謂無處不在。
并且這種保密意識變成了具體的條文。比如什么等級的員工,可以進入什么場合。一些特殊的生產廠所,甚至高管都不能進入,只有從事核心事物的四五個員工才可以進入。而在公共場合,蘋果員工也是不可以透露新產品的信息,即便是咖啡館或者啤酒館內,信息的外露依舊是很嚴重的問題。蘋果對于關鍵信息的泄露是0容忍,一旦發現立即解雇。因此在蘋果工作,保密的概念猶如空氣一般,時刻圍繞每個人的身邊。
細節 無從下手的屏障
除了在意識上的強調,蘋果在保密上一直都是用行動說話。一個產品從立項開始,就進入保密的階段。通常蘋果公司內部如果重新裝修一間辦公室,就意味著某種關鍵性創新或者產品開始上馬了。至于是什么具體的產品,自然只有使用辦公室的幾個人可以知道了。這間辦公室會經過特殊的裝修,主要是強化保密的設施。
關鍵產品的研發僅限于幾個人之間
通常這樣的房間沒有窗戶,并且要進入這個房間,需要通過幾層的關卡,相關的安全人員會檢查進入房間的員工的工號和姓名。并且這些門口通過會伴有金屬探測器,如果員工攜帶什么與原型機有關的部件出入辦公室,就會被發現。并且這些原型機的在不使用的時候都會上鎖,甚至每一個部件上都有一個可以追蹤的序列號。
參與核心設計的人員需要單獨簽訂保密協議
參與核心設計的人員,還需要單獨簽訂一個保密協議,甚至與最親近的家人,都不能談論關于工作的事情。并且其他的員工也不會知道這幾個員工正在從事核心機密的設計工作,因此別有心機的人并不知道從誰的口中獲取最關鍵的信息。
檢查 生產車間的秘密
可以說蘋果公司內部的保密措施非常的嚴密,對于員工的監控也達到了一定的級別。因此一個全新的產品,泄密的幾率很小。從新聞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一般泄密的產品都是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比如iPhone后面的幾款機型。而類似iWatch以及iCar等產品,消費者并不能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那么對于依靠外部工廠代工組裝的產品,蘋果是如何保密的呢?
員工不能將產品帶出車間
我們知道iPhone絕大部分訂單是富士康代工生產的,可以說在富士康工作的人員數量巨大,但是卻并沒有大規模的泄密事件,這也得力于蘋果的保密措施。首先蘋果在供應鏈上,就有意識的減少代工廠商的數量,并且不同的產品會分配給不同的代工廠商來生產,這樣當某一個關鍵信息泄露時,蘋果就得以知道是哪個供應鏈出了問題。
進入生產的員工需要經過多道門禁
其次在對于員工管理上,蘋果對于代工廠商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進入廠區的員工需要經過多道門禁,警衛使用指紋識別掃描儀來確認每個員工的身份,相機和手機等可以拍照的設備,絕對不會允許進入廠區。警衛會用金屬探測器來檢查我們,在員工離開的時候,如果有任何金屬物品,警衛會聯系警察來處理相關的適宜。并且警衛有權利隨時抽查有異樣表現的員工,因此員工帶出產品的可能性極低。
針對進廠參觀的人,廠區也有嚴格的規定,管理人員會通知蘋果,只有得到蘋果授權的人才可以進廠參觀,此外的人員一律禁止入廠。
挑戰 規模生產的弊端
盡管蘋果在保密上,一直盡很大的努力,但是保密的難度的確是越來越高了。由于蘋果并沒有自己的工程,各種配件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生產,因此泄露的環節比較的多。可以說在蘋果的內部,保密措施依舊是強力有效的,但是在供應鏈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之前也曾經出現過廠商多臺iPhone被盜取的案例,內外人員的勾結,是該案得以實施的前提。因此措施再嚴密,涉及的人員多了,風險也就變得大了。
規模生產讓保密越來越難
并且由于蘋果品牌關注程度極高,針對蘋果各種動作的分析越來越多,即便是蘋果申請一個專利,也會成為人們判斷的素材。再比如蘋果在藍寶石玻璃工廠上大規模的投資,就展示出蘋果將在新產品上使用該材質的動機,但是由于良品率不高,后期蘋果又放棄使用藍寶石玻璃,這其中的轉折,想必普通消費者都是可以猜測得到了。因此蘋果在如此高的曝光度下,繼續保密的壓力越來越大。
保密一定是好的事情嗎?
當然這種壓力也是有局限的,對于已經發布的產品,蘋果的升級動作將會越來越透明,但是如果是完全創新的產品,相信蘋果保密的能力依舊強悍。因為這種產品還沒有暴露在供應鏈之中,蘋果內部的保密措施,還是非常的嚴格的。
全文總結:
保密一定是好的事情嗎?從蘋果的成長來看,似乎保密給蘋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不過這種保密的前提是產品足夠驚艷,如果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下降了,這些保密措施也就沒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了。因此保密并非是產品成功的秘訣。相反谷歌一直以來都采用開放的機制,發展的勢頭也不弱。我們盤點了蘋果對于保密所做的措施,并非是想要贊揚這種做法多么的聰明,畢竟針對不同的企業,保密與開放的優勢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