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曝光的網絡漏洞讓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安全再成焦點話題。美國電商巨頭eBay日前宣布遭網絡攻擊,黑客能從該網站獲取密碼、電話號碼、地址及其他個人數據,eBay正要求近1.28億活躍用戶全部重新設置密碼,以確保信息安全。無獨有偶,在國內,兩周前,UC、小米因為漏洞問題先后登上烏云“榜單”。去年3月和9月,烏云漏洞平臺也曾兩次發布預警提醒,指出UC瀏覽器存在重點安全漏洞。而由于小米論壇的賬戶信息多和小米云、小米相冊等產品相互關聯,使得論壇賬號信息泄露事件波及小米論壇用戶達到800萬。
實際上,近年來互聯網數據泄密事件持續高發。繼京東、天涯、如家七天酒店連鎖和CSDN后,3月22日,烏云漏洞平臺發布消息稱,攜程網用戶支付信息出現漏洞,漏洞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銀行卡CVV碼(即卡號、有效期和服務約束代碼生成的3位或4位數字)以及銀行卡6位Bin(用于支付的6位數字)等。4月8日,全球互聯網通行的安全協議OpenSSL曝出本年度最嚴重的漏洞。據悉,利用該漏洞黑客坐在自家的電腦前,就可以實時獲取到很多https開頭網址的用戶登錄賬號密碼。
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用戶包括身份、銀行財產等相關數據和互聯網應用綁定越來越緊密,泄露風險和威脅越來越大。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65.5%的網站存在安全漏洞;2013年中國網民在網上損失近1500億元。
在大數據時代,絕大多數網站所提供的服務都與用戶付出的信息資料直接相連。因此,保護隱私技術進步在大數據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網絡泄密事件越來越頻繁地發生,讓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變得異常脆弱。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個人隱私的保護應該和互聯網發展并重,數據的掌握者和使用者最應該成為數據保護的主要責任人。對個人來講,要靠自覺與小心來防止隱私泄露。對國家和政府而言,加強立法,完善隱私保護機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有必要在個人信息保護、電子商務等領域建立嚴格健全的法律規定,劃定互聯網服務商的“禁區”,從而構建起一道信息消費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