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快遞企業宣布推出“保密運單”新服務,在快遞單上只打上編碼,隱藏用戶姓名、住址、手機號碼等信息,減少個人信息“裸奔”產生的風險。此舉受到普遍稱贊。但是,快遞公司后臺數據管理是否可靠,是否會出現監守自盜現象,怎么保證快遞員不泄露有用信息等,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這些環節,并未因保密運單的推出而有所改觀,人們對個人信息安全現狀存在著深深的焦慮。
“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泄露渠道越來越多,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緊迫性和復雜性也與日俱增。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法》明確規定,建設、運營網絡或者通過網絡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維護網絡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顯然,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法定義務。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僅僅停留在呼吁和討論層面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立即行動起來。任何能接觸到個人信息的機構都要從自身做起,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前端到后臺,一步一步采取措施,逐步扎緊個人信息保護的籬笆。
快遞公司采取保密運單的做法值得肯定,因為這一做法可一定程度上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此舉也向快遞人員宣示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從而強化了快遞業從業人員為用戶信息保密的意識。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分級管理原則,即越關鍵、越完整的信息只能讓越少人掌握。對于消費者普遍擔心的公司內部人員監守自盜,以及后臺數據的保護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制度的完善,應當能逐步找到解決方案。快遞公司應當建立由后臺動態跟蹤快遞員動向、第一時間告知用戶包裹運送信息,避免快遞人員接觸用戶關鍵信息。未來,還應當實現后臺信息的分級化管理,對不同層級、不同功能的后臺流程實現不同的授權,最大程度減少監守自盜的可能性。
正在制訂的快遞條例在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采取技術等其他必要措施,防止用戶信息泄露、毀損、丟失。今后,應當進一步強化依法監管,加大對信息泄漏行為懲處力度。同時,針對信息安全的薄弱環節,強化信息保護的法律剛性。只要堅持問題導向,綜合施策,就一定能夠大大降低用戶信息泄漏的風險,更好地保障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