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偷我數據竊我隱私,怎還敢邀請我注冊?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賈凱強 |來源:企業(yè)網D1Net  2017-08-24 10:21:58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周末,筆者在家中慵懶的享受周末,卻被一條讓人毛骨悚然的短信驚醒。

偷我數據竊我隱私,怎還敢邀請我注冊?

信息來源是一款名叫“脈脈”的軟件,該軟件不僅知悉筆者前公司名字,還列舉了多位熟知的朋友或同事姓名。一款從未注冊甚至連聽說都沒聽過的名叫脈脈的軟件究竟有怎樣的神通?不僅能知道筆者的號碼、工作經歷和社交朋友,而且還有膽量公然告知“我偷了你的信息,你用我的軟件不?”這不就是敲詐勒索行為的變種嗎?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脈脈吃了官司依然猖狂

通過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筆者發(fā)現有著相同經歷的朋友還不在少數,大多數用戶都是在從未接觸過這款軟件的情況下被獲取個人信息而推薦產品。

而在深入探究后發(fā)現,脈脈的丑惡行徑真的是越發(fā)令人發(fā)指。在運營模式上,這款軟件試圖復刻linkedIn模式在中國發(fā)展企業(yè)社交。據悉這款軟件中可以由用戶接入微博、人人網等信息,然后借此尋找一度人脈和二度人脈。

也就是說,只要用戶接入微博和人人網,該平臺就可以獲得與該用戶相關的微博好友和人人網的信息!而問題在于,這種做法完全是脈脈和用戶個人之間的行徑,新浪微博盡管曾與脈脈合作,但竊取信息的行為并不在合作內容之中。在此情況下,新浪微博一紙狀書將脈脈告上法庭。

在訴訟中筆者也知道了為什么脈脈能夠獲得筆者的信息。新浪在訴訟中表示,“脈脈要求用戶注冊脈脈帳號時上傳自己的手機通訊錄聯系人,從而非法獲取該聯系人與新浪微博中相關用戶的對應關系,將這些人作為脈脈用戶的一度人脈予以展示,并將非法抓取的該人新浪微博職業(yè)信息、教育信息進行展示。”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貪得無厭,讓微博忍無可忍

在2016年4月,北京海淀法院宣判認定,以“打通人脈”為賣點的社交軟件“脈脈”,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戶信息等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其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合理費用200多萬元。

也就是說脈脈的行為在2016年4月就已經蓋棺定論,從微博私自獲取信息的行為就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可怕的在于,筆者在2017年8月依然受到了脈脈的騷擾,也就意味著200多萬根本沒讓脈脈害怕,這款軟件的發(fā)展和信息竊取行為依然在繼續(xù)。

驚人的利益鏈條

既然被微博起訴,已經被判決。可是為何脈脈依然堅持在竊取用戶信息,這背后的利益鏈條實在難辭其咎。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脈脈打通的是我的人脈,還是你的財路?

 

脈脈與其他軟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臉皮明顯要更厚。其他的社交類軟件一般都是用戶在注冊后使用時才會被征詢意見是否允許訪問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通訊錄等敏感信息。而脈脈在注冊時就要求用戶授權訪問。而在用戶允許之后,脈脈會對包含了相同信息的用戶數據等進行梳理,然后,就發(fā)生了筆者的遭遇。

而作為一款想模仿linkedIn 的軟件,能夠獲悉筆者的前東家并不奇怪,在綜合了大量的號碼、個人信息后,脈脈自然能夠整理出一張人際關系網。而如果通訊錄不夠,那么脈脈就會選擇第三方平臺,也就是把他告上法庭的微博和人人網。但是,在法庭的失敗并沒有讓其傷到元氣,200萬和失去微博這個盟友對于一個掌握了龐大用戶數據的公司來講,根本不值一提。

當任何一家企業(yè)夠掌握了海量精確的用戶信息和數據之后,他已經擁有了一筆不菲的財產。如今在網絡中販賣第三方信息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豐厚的回報,而借助這些財產再去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將用戶的信息進行買賣、更新和填充等,足以讓任何一家公司保持生命力。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多少人在打著大數據的旗號偷著我的數據?

在大數據時代中,用戶的數據安全已經變得極為脆弱。在任何一個渠道泄露的個人信息,轉瞬之間都可能傳遍整個互聯網,人肉搜索能夠如此發(fā)達也正是因為網絡中信息遍地開花,人們可以輕易的掌握到他人最隱私的部分數據,而這部分數據的價值也可以被各種企業(yè)開發(fā)。同時,嗅到商機的黑客也會不斷去竊取個人信息,用來販賣、更新和敲詐勒索。

防不勝防也要防

脈脈類的軟件在全球絕非僅此一家,龐大的經濟利益已經使得用戶數據成為發(fā)家致富的好出路。但是,又有誰會為被騷擾的、置于危險境地的用戶考慮過呢?想要解決這類問題困難重重,但是即便防不勝防也要防,因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這種猖獗的信息竊取行為才能有可能遭到遏制。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防不住也要防,個人數據安全必須靠自己

 

第一,拒絕向任何陌生軟件透露個人信息和他人信息。脈脈是主要信息來源是通訊錄,在其提出訪問個人通訊錄時,一定要第一時間拒絕,這不僅僅是在為他人負責,也是在為了自己的信息和底線進行堅持。

第二,不參與網絡中涉及他人信息的傳播。比如前段時間尷尬的人肉搜索,網友的熱心人肉之下是一個無辜用戶的受害。網絡具有很強的盲目性,不盲從、不參與、不傳謠、不造謠是每一個網絡用戶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面前有媒體,胸前有良心,背后有法律。如果遭遇了信息泄露等事件,一定不能忍氣吞聲,及時曝光公開,尋求一切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如果侵犯了底線,記得運用法律武器以求解決。

總結

有時,筆者會慶幸能夠成為一個媒體人,遭遇了這種事件時至少可以為自己、為有著相同遭遇的用戶發(fā)聲。但是,那些千千萬萬一樣被竊取了信息卻沒有發(fā)出聲音的用戶又當如何呢?面對脈脈軟許的偷盜和勒索只能默默忍受發(fā)財當有道,別讓一時的利益蒙蔽了互聯網人的良知。

關鍵字:軟件數據安全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x 偷我數據竊我隱私,怎還敢邀請我注冊?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安全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偷我數據竊我隱私,怎還敢邀請我注冊?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賈凱強 |來源:企業(yè)網D1Net  2017-08-24 10:21:58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周末,筆者在家中慵懶的享受周末,卻被一條讓人毛骨悚然的短信驚醒。

偷我數據竊我隱私,怎還敢邀請我注冊?

信息來源是一款名叫“脈脈”的軟件,該軟件不僅知悉筆者前公司名字,還列舉了多位熟知的朋友或同事姓名。一款從未注冊甚至連聽說都沒聽過的名叫脈脈的軟件究竟有怎樣的神通?不僅能知道筆者的號碼、工作經歷和社交朋友,而且還有膽量公然告知“我偷了你的信息,你用我的軟件不?”這不就是敲詐勒索行為的變種嗎?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脈脈吃了官司依然猖狂

通過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筆者發(fā)現有著相同經歷的朋友還不在少數,大多數用戶都是在從未接觸過這款軟件的情況下被獲取個人信息而推薦產品。

而在深入探究后發(fā)現,脈脈的丑惡行徑真的是越發(fā)令人發(fā)指。在運營模式上,這款軟件試圖復刻linkedIn模式在中國發(fā)展企業(yè)社交。據悉這款軟件中可以由用戶接入微博、人人網等信息,然后借此尋找一度人脈和二度人脈。

也就是說,只要用戶接入微博和人人網,該平臺就可以獲得與該用戶相關的微博好友和人人網的信息!而問題在于,這種做法完全是脈脈和用戶個人之間的行徑,新浪微博盡管曾與脈脈合作,但竊取信息的行為并不在合作內容之中。在此情況下,新浪微博一紙狀書將脈脈告上法庭。

在訴訟中筆者也知道了為什么脈脈能夠獲得筆者的信息。新浪在訴訟中表示,“脈脈要求用戶注冊脈脈帳號時上傳自己的手機通訊錄聯系人,從而非法獲取該聯系人與新浪微博中相關用戶的對應關系,將這些人作為脈脈用戶的一度人脈予以展示,并將非法抓取的該人新浪微博職業(yè)信息、教育信息進行展示。”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貪得無厭,讓微博忍無可忍

在2016年4月,北京海淀法院宣判認定,以“打通人脈”為賣點的社交軟件“脈脈”,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戶信息等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其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合理費用200多萬元。

也就是說脈脈的行為在2016年4月就已經蓋棺定論,從微博私自獲取信息的行為就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可怕的在于,筆者在2017年8月依然受到了脈脈的騷擾,也就意味著200多萬根本沒讓脈脈害怕,這款軟件的發(fā)展和信息竊取行為依然在繼續(xù)。

驚人的利益鏈條

既然被微博起訴,已經被判決。可是為何脈脈依然堅持在竊取用戶信息,這背后的利益鏈條實在難辭其咎。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脈脈打通的是我的人脈,還是你的財路?

 

脈脈與其他軟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臉皮明顯要更厚。其他的社交類軟件一般都是用戶在注冊后使用時才會被征詢意見是否允許訪問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通訊錄等敏感信息。而脈脈在注冊時就要求用戶授權訪問。而在用戶允許之后,脈脈會對包含了相同信息的用戶數據等進行梳理,然后,就發(fā)生了筆者的遭遇。

而作為一款想模仿linkedIn 的軟件,能夠獲悉筆者的前東家并不奇怪,在綜合了大量的號碼、個人信息后,脈脈自然能夠整理出一張人際關系網。而如果通訊錄不夠,那么脈脈就會選擇第三方平臺,也就是把他告上法庭的微博和人人網。但是,在法庭的失敗并沒有讓其傷到元氣,200萬和失去微博這個盟友對于一個掌握了龐大用戶數據的公司來講,根本不值一提。

當任何一家企業(yè)夠掌握了海量精確的用戶信息和數據之后,他已經擁有了一筆不菲的財產。如今在網絡中販賣第三方信息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豐厚的回報,而借助這些財產再去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將用戶的信息進行買賣、更新和填充等,足以讓任何一家公司保持生命力。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多少人在打著大數據的旗號偷著我的數據?

在大數據時代中,用戶的數據安全已經變得極為脆弱。在任何一個渠道泄露的個人信息,轉瞬之間都可能傳遍整個互聯網,人肉搜索能夠如此發(fā)達也正是因為網絡中信息遍地開花,人們可以輕易的掌握到他人最隱私的部分數據,而這部分數據的價值也可以被各種企業(yè)開發(fā)。同時,嗅到商機的黑客也會不斷去竊取個人信息,用來販賣、更新和敲詐勒索。

防不勝防也要防

脈脈類的軟件在全球絕非僅此一家,龐大的經濟利益已經使得用戶數據成為發(fā)家致富的好出路。但是,又有誰會為被騷擾的、置于危險境地的用戶考慮過呢?想要解決這類問題困難重重,但是即便防不勝防也要防,因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這種猖獗的信息竊取行為才能有可能遭到遏制。

一個公司是要有多無恥才敢這樣偷我信息


防不住也要防,個人數據安全必須靠自己

 

第一,拒絕向任何陌生軟件透露個人信息和他人信息。脈脈是主要信息來源是通訊錄,在其提出訪問個人通訊錄時,一定要第一時間拒絕,這不僅僅是在為他人負責,也是在為了自己的信息和底線進行堅持。

第二,不參與網絡中涉及他人信息的傳播。比如前段時間尷尬的人肉搜索,網友的熱心人肉之下是一個無辜用戶的受害。網絡具有很強的盲目性,不盲從、不參與、不傳謠、不造謠是每一個網絡用戶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面前有媒體,胸前有良心,背后有法律。如果遭遇了信息泄露等事件,一定不能忍氣吞聲,及時曝光公開,尋求一切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如果侵犯了底線,記得運用法律武器以求解決。

總結

有時,筆者會慶幸能夠成為一個媒體人,遭遇了這種事件時至少可以為自己、為有著相同遭遇的用戶發(fā)聲。但是,那些千千萬萬一樣被竊取了信息卻沒有發(fā)出聲音的用戶又當如何呢?面對脈脈軟許的偷盜和勒索只能默默忍受發(fā)財當有道,別讓一時的利益蒙蔽了互聯網人的良知。

關鍵字:軟件數據安全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yè)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富裕县| 扶绥县| 临海市| 光山县| 鄂温| 远安县| 扶绥县| 麻城市| 沂水县| 灯塔市| 清苑县| 德格县| 册亨县| 白水县| 都昌县| 邵武市| 盖州市| 陇西县| 常宁市| 盐边县| 五大连池市| 吐鲁番市| 通河县| 衡阳市| 资源县| 祁连县| 淮安市| 铜山县| 牡丹江市| 益阳市| 武义县| 奉新县| 大连市| 佛教| 通许县| 黄骅市| 西安市| 柏乡县| 扶余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