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是網絡安全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這部國網絡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明確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打擊網絡詐騙。
針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并取得同意;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此外,網絡安全法對網絡詐騙、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給個人信息加把“安全鎖”
實際上,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正是近年來用戶最擔憂的問題之一,隨著購物、支付、信息獲取等日常生活的“互聯網化”,隱私安全侵權行為發生的頻率也日漸增加。
一些不法商戶非法收集用戶手機號、身份證等個人隱私信息,販賣給第三方;重要的客戶信息和資料等在傳輸過程中被不法份子截獲,造成個人財產或商業上的重大損失;甚至還有黑客非法入侵郵件、語音、信息等系統,監控他人的網絡行為。這些侵權行為,輕則給用戶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重則造成個人隱私泄露和重大財產損失。
不久前爆發的“勒索病毒”,便是一種侵犯個人信息的非法行為。名為WannaCry的勒索軟件襲擊了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被攻擊者只有按照要求支付比特幣才能解鎖,否則個人電腦上的所有信息將遭受清除。根據BBC統計,全球有超過20萬臺計算機遭到感染。
目前,安全業界暫未能有效破除該勒索軟的惡意加密行為,用戶只能通過重裝操作系統的方式來解除勒索行為,但是,重要的數據文件已經無法直接恢復。
像這樣的勒索軟件,早在幾年前就存在,且每年呈現上升趨勢。
“這次病毒擴散如此之廣主要是因為利用了泄露漏洞,從技術上看并不難。國內也有類似的黑客勒索,不排除會利用這次泄露的漏洞。”對此,著名安全專家、WiFi萬能鑰匙首席安全官龔蔚表示,“建議受到勒索的企業和個人不要付費,否則結果一定會是收到更多的勒索。”
《網絡安全法》的出臺,將從法律層面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和標準。作為用戶,也應不斷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給個人信息加把“鎖”,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環境。
對此,龔蔚提出幾項建議:一,手機不要輕易“越獄”,手機上的Root權限存在重大安全威脅,惡意軟件一旦獲得Root權限可以做很多超出用戶的行為,比如竊聽等等;第二,要警惕路邊的掃碼應用,很多山寨軟件應用會利用這一方式進入用戶的手機,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推送大量軟件、偷取信息賬號等等;第三,下載應用時要到官方認證的渠道,以避免誤下載到惡意山寨軟件,據統計,WiFi萬能鑰匙的山寨軟件就高達1387個,如果用戶不慎下載了這種名稱和logo看上去都極為相似的惡意應用,就可能蒙受損失。
龔蔚認為,可以預見,不管是PC平臺、手機移動終端,還是系統(android iOS)都可能會考慮引入這種防止打包加密的行為,在系統底層保護用戶,“在未來試圖打包加密用戶的文檔可能會有適當的用戶授權,一些安全類軟件也嘗試在做類似的安全防護功能,防止用戶文件被惡意加密,未來,這個新的個人安全防護領域會被逐漸重視。”
WiFi萬能鑰匙讓連網更安全
除了終端,“連接”場景也是重要的一環。連接公共WiFi已經成為大部分手機用戶上網的第一步,而黑客正是瞄準了這一步,將公共WiFi作為盜取個人隱私信息的渠道。這也使公眾在連網時心有惴惴:使用公共WiFi連網安全嗎?
龔蔚認為,絕大多數公共WiFi熱點,都是安全的,針對極小部分風險熱點,使用WiFi萬能鑰匙連網,將遠遠比直接通過手機系統連網要安全。
一方面,根據4億熱點大數據,WiFi萬能鑰匙在用戶連網之前已經對風險WiFi進行了篩選和識別。通過對所有的WiFi節點取樣,比如說,歷史的數據有沒有發生過DNS挾持,GPS軌跡變化等等多維度判斷模型,WiFi萬能鑰匙的安全團隊可以推算結果,事前預判這個節點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WiFi萬能鑰匙的“安全隧道系統”,能夠為用戶在連網過程中的數據傳輸提供保障,在用戶通過WiFi萬能鑰匙連接之后,系統會進行實時檢測,確認當前的網絡環境是否有對用戶發起攻擊的行為。
這一技術手段,在谷歌的虛擬運營商服務Project Fi也有類似應用。
“公共WiFi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不安全。”龔蔚認為。
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先后推出公共WiFi服務:谷歌的旗下的虛擬運營商服務Project Fi,已經向所有nexus設備用戶開放;微軟在Windows10系統中也開啟了“WiFiSense”的WiFi共享功能;最近,蘋果在iOS11系統中也新增加了“WiFi分享”功能。
可見,公共WiFi本身并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只要使用安全的連網工具,用戶便可安心暢游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