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辦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百余家企業云集貴陽,帶來了智慧城市、行業云、人臉識別、物聯網等各種熱門應用;當然,大數據也不再是互聯網企業的專利,不少設備商及制造企業也積極與大數據對接。
阿里ET城市大腦定位是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動態優化城市基礎設施,最終進化成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能;騰訊的大數據可視交互系統同樣展示了城市的立體景象,各類數據一覽無遺,方便城市治理。
京東展示的京東模特范兒,則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迅速匹配和用戶最相似的模特,通過對用戶照片的識別和模特圖片庫的比對,就可以將與用戶五官相似的模特所穿的衣服推薦給用戶,實現“智能選衣”。
360則將大數據的應用聚焦于安全領域,針對目前存在的網絡環境復雜、安全分析缺少全面的數據來源等問題,推出了態勢感知與安全運營平臺,分析處理跟蹤日志和流量,描繪一個主體的整體安全態勢,并進行通報預警。
富士康則展示了工廠里的影像大數據,其含義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工廠端進行影像數據的采集,發送到云端后進行決策;二是每當現場采集到一個影像數據,就可以根據歷史影像進行基本判斷,比如為生產線設定某一個警戒值,一旦觸發警戒值就會引發報警。
從現狀來看,各行各業基本上都在做基于自身行業特點的大數據應用,但是否每一項應用都會有市場呢?或許并不盡然。有些大數據應用看起來還不錯,但是這樣的應用可能并沒有太多的迫切需要。
比如,未來大家可能會習慣刷臉,但是刷臉的技術真的準備好了嗎?比如用戶在使用了刷臉的應用后,其照片是否會被利用,這就一定會使安全、隱私問題被大家討論,繼而引發如何保護用戶數據的問題。
同樣的,大數據時代需要足夠大量的數據,社會上每一個人可能都會攜帶著幾TB的數據,但是如何將數據進行管理,如何分類、如何存放卻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一位新人為完成某個項目需要調取3、5年前的數據資料,但是相比數年前,不僅數據量增加了,各種情境也發生了變化,新人在碰到這些數據時可能會毫無頭緒,這就體現了數據管理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記者在浪潮展區看到,它們的大數據架構中有一項就是數據治理服務,包括數據標準(數據梳理、數據分級、關聯規則),數據質量(數據監測、數據清洗、數據加工),以及數據安全(數據脫敏、數據溯源、沖突防護),這種理念就與上述類似。
大數據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數據的處理速度都遠遠超過想象,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也將提升到新的高度,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讓計劃和預判形成可能;當然,也需要強調,只有有價值的數據才能形成大數據。
目前,大數據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大數據的應用都集中在獨立的行業內,可以想象,未來跨行業融合的大數據應用將成主流趨勢,這一發展過程也將成為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