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記者歷時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在很多人看來非常隱私的個人信息,比如個人航班記錄、存款記錄、開房記錄、手機實時定位信息、手機通話記錄,甚至是網吧上網信息記錄等,都能通過渠道獲取到,而販賣個人信息,已然形成了一條黑色的產業鏈。
日前國家電網推的購電APP——掌上電力和“電e寶”就遭遇到了一場信任危機,有報道說掌上電力和電e寶APP出現了數據泄露,部分的數據已經流入到黑色產業鏈當中。
國家電網否認泄露大量客戶信息
據了解,掌上電力是國內首批電力便民服務類的APP,目前已經擁有接近9千萬戶的用戶了,與它類似的還有電e寶APP,只需要用手機在這兩個應用上綁定家庭電表的戶號、密碼,就可以完成綁定操作,然后繳費、查詢。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掌上電力APP要求用戶使用手機、微信注冊,而地方供電公司會向淘寶店主提供消費者的客戶編號、查詢密碼、詳細地址。這樣一來,用戶的姓名和家庭地址等真實信息就大量的流入到店家手中,很多店家本來就在做著互聯網產業鏈的生意,他們很快就會把信息倒賣出去。
對此國家電網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實際情況和公司現有的技術管控手段,在推廣掌上電力、電e寶APP過程中,不存在泄露大量戶號,查詢秘密、詳細地址的情況。
此前,淘寶出現數百提供該服務的店鋪,有的銷量過萬。但這兩天,相關產品已經下架。
賣家聲稱四大銀行存款信息都能搞定
開房記錄、列車記錄、航班記錄、網吧記錄、出境記錄、入境記錄、犯罪記錄、住房記錄、租房記錄、銀行記錄、駕駛證記錄、通話記錄……這不是繞口令,這是商品!前兩天,除了掌上電力APP涉嫌泄密外,還有一個關于信息泄露的重磅新聞引起廣泛關注。
12月8日,南都記者以了解親戚結婚對象為由,聯系上一家名叫“**商貿”的服務商,工作人員介紹,只需提供身份證號碼,即可查詢包括開房記錄等11個項目在內的材料,統稱“身份證大軌跡”。對方聲稱,“在全球范圍內,提供24小時服務”。
南方都市報記者:只要身份證號和姓名就可以,比如說你要買他的定位信息,需要一個手機號就可以,甚至他還可以幫你查出手機號登記人的信息,家庭信息,他通過手機號倒過來也可以查到這個人的信息。
更令人吃驚地是,記者跟賣家提出查銀行存款信息的要求時。賣家聲稱,四大銀行都可以搞定。
此后,記者又詢問通話記錄查詢的價格,對方稱僅可查詢聯通手機號碼的通話記錄,價格為1500元,定位價格是600元。
南方都市報記者:網上有一個賣家,他說他能賣定位信息,當時我們還不相信他能賣,然后我們就試著跟他聯系,聯系上之后,他說如果你們提供中國聯通的電話號碼,我馬上就能查到,然后我們就找旁邊的一個同事,正好是聯通的手機號,我們就把號碼給他了,很快我們這位同事就收到028電話開頭的一個來電,這時候無論我們接不接電話,對方就已經獲知到了我們的位置信息,半個小時以后,對方就把我們的位置發過來了,準確的定位到了我的這位同事就在我們單位。
在網上,記者搜索發現,在微博、QQ群、騰訊微商店、淘寶等平臺皆有大量提供查閱個人信息的服務商,此類服務竟然還有專門的第三方擔保平臺。
南方都市報記者:比如說我想請人完成一篇論文,或者說幫忙翻譯一篇文章,這時候賣家主動上來接單,買家就會把論文的幾百塊錢打到對方的平臺,等賣家把個人信息給我了,我對這個貨物滿意,第三方平臺就會把這個錢支付給賣家。
有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我國網民個人信息泄露量可能高達55.3億條。
手段不斷翻新用戶防不勝防
應該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信息泄露,確實又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尤其是手段和花樣不斷翻新的網絡電信詐騙可以做到“真實而精準”,更令用戶防不勝防。
“我是你的領導,明天來我辦公室一下……”
“你買房嗎?”
“您要貸款嗎?”
你有接到這樣的電話嗎?
“你涉嫌犯罪,馬上逮捕你……”
“您的航班因為天氣原因取消了……”
你收到過這樣的短信嗎?
如果你收到過,那么我們抱歉地通知你,你的個人信息已經被泄露了!
事實上,關于個人信息泄露,源于手機的普及。早在2001年,家住北京的涂先生,只要他通過手機通話過的人,過幾天之后,都會收到騷擾電話!因此,他確信自己的手機信息是被人盜取了。
這是2001年人們識別個人信息是否被泄露的方法。4年之后,這樣的一條新聞,讓我們感嘆,個人信息泄露升級了!
2005年12月28日新聞:只需要花一塊錢,就能查到5460中國同學錄用戶的個人資料,涉及到的用戶達9000萬人。
只要你輸入想搜索人的姓名,再經過手機短信付費等手段,就很可能會查到這個人的手機號碼、家庭及工作地址,甚至連婚姻狀況、犯罪記錄、銀行借貸記錄、個人財產記錄等個人信息等等。
隨后,中國同學錄網站的工作人員表示,對方有可能設計了特定的程序,將“中國同學錄”里的用戶資料快速搜索出來,再調入自己的數據庫牟取非法利益。
2005年是網站信息泄露,然而,到了2009年,銀行、電信公司等部門開始出現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隨后,醫保、房產、招聘、社交、購物、快遞、第三方支付等領域,也相繼淪陷!
針對“內鬼”頻出現象,2012年12月10日,國家郵政局下發了《關于嚴密防范寄遞企業及從業人員非法泄露用戶使用郵政服務或快遞服務信息的通知》,明確要求嚴厲打擊非法泄露、販售用戶寄遞服務信息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然而,一紙禁令,就能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嗎?
2013年七月,圓通百萬客戶信息被兜售,引來一片嘩然,一個內鬼僅僅為了一個月五百塊錢的小利,就導致了13萬客戶信息被盜
現在,手機在手,購物、購票、繳納生活費用、醫院掛號、銀行交易,隨著網絡的日益升級,個人信息泄露也變得易如反掌。
2015年,闞女士乘坐的飛機即將起飛前,她立刻收到了一條詐騙短信!
后經警方調查發現,這些被用來詐騙的個人訂票信息基本都是從網上買來的。只要在網絡上以“機票數據”、“航班數據”、“內部數據”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就會出現大量公然出售航班信息的QQ群。
事實上,從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公安部成立專案指揮部,先后3次部署全國部分地區公安機關,組織開展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115名,破獲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4382起,查獲被盜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50億條。
全國鐵路春運的火車票全面開售首日,其中有不少人會選擇拿起手機,打開12306的客戶端,在網絡上購票。然而,在2014年春運搶票高峰期,12306卻出現了系統漏洞。13萬用戶姓名、手機號碼、注冊郵箱、甚至身份證號碼被泄露。
公安部:半年繳獲信息多達290多億條
從今年4月起,公安部就部署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繳獲信息竟多達290多億條。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270多人是來自銀行、快遞、證券、電商網站等公司的內部員工,網絡黑客90多人。
三主因致使公民個人信息泄露
公安部門每年都有對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專項打擊,為何這樣的信息泄露案件屢打不絕?我們的個人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另外,今年我國還出臺了《網絡安全法》,是否能從源頭上解決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來看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的分析。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三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懷疑相關的擁有自己信息的主體會把這些信息賣給第三方,實踐當中擁有信息的主體很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倒賣信息;第二個原因是這些主體內部的工作人員為了個人利益而販賣信息;第三是信息安全防護不到位。要從根本上解決信息泄露要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還要加強政府監管,要有權威的獨立的個人信息保護執法機構。
一年時間網民人均損失133元
在個人信息被泄露這個互聯網黑色產業鏈上,你的個人信息就已經不再是你個人的了,成了一個待估價商品,甚至成了公共信息。個人信息泄露之后,隨之而來就是各種電信詐騙等等,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從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間,我國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總體經濟損失約915億元。
就如同剛才專家說到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僅僅是用戶要多留心,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在法律法規的制度上,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扎好信息保護的圍墻,尤其是明確泄露公民個人違法行為界定和懲罰措施,真正用好公民個人信息,鎖好公民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