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征信服務巨頭益博睿(Experian)日前發布的《欺詐經濟學:規避快速增長和創新中的風險》(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是目前全球互聯網風險最大的國家之一,網絡犯罪導致的損失,占GDP的比例為0.63%,這一數字僅次于美國的0.64%。
《報告》稱,亞太區59%的受訪公司預計欺詐行為在未來五年將繼續增加,其中超過半數(51%)表示,將投入更多時間與財務以防止欺詐。
而在中國,網絡交易的爆炸式增長讓網上欺詐行為驟增,這也讓網上交易成為行業增長最快的欺詐類型。
“中國的網上交易欺詐隨著市場急劇發展,只會越來越嚴重。”益博睿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姚誠彰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亞太地區移動網絡購物的占比睥睨全球,高達46%,相比之下,北美只有20%。
在姚誠彰看來,移動端使用的增長,加大了反欺詐的難度。
國內信用卡欺詐對消費者保護力度不足
《報告》稱,中國網上交易業務增長迅猛,相關欺詐也在快速發展。盡管如此,中國的企業對用戶欺詐本身的擔憂程度,相較其他國家卻較低。
原因則在于:在具有“此消彼長”關系的“欺詐損失率”和“拒絕交易率”中,中國的電商企業往往選擇降低欺詐損失率,容忍較高的交易拒絕率。
“我們在中國的一些合作廠商對欺詐損失率要求很嚴,只能有萬分之幾,這個數字在美國和歐洲是根本不可能的。相應的,中國的交易拒絕率卻通常會高達1%-2%,這個數字在國外看來是很高的。”姚誠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歐美國家通常會將欺詐損失率控制在千分之幾,從而為較低的交易拒絕率提供空間,“因為每拒絕一筆交易就代表了收入損失,所以國外的反欺詐基本的原則都是想辦法在防止欺詐損失和防止客戶流失上取得平衡。”
之所以中國電商企業容忍較高的交易拒絕率,在姚誠彰看來,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消費者的選擇有限,“相對防欺詐而言,中國企業有些網商更看重交易速度的增長。這是中國獨特的現象,欺詐的損失率非常低,交易拒絕率卻非常高。”
此外,消費者為欺詐買單,也是中國企業欺詐損失率較低的原因,“中國的銀行對消費者遇到的信用卡欺詐保護力度不足,國外消費者在遇到盜刷問題上享有更多拒絕付款的權利。”姚誠彰說。
他同時表示,這一現象將出現轉變。
“當網上交易增長開始放緩的時候,增加1%的交易量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企業不能完全靠速度增長了,這時防欺詐就會變得更加重要。未來兩三年內,由于競爭加劇和增長速度放緩,欺詐的問題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時企業應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主動承擔欺詐風險成本。”他說。
互聯網巨頭布局反欺詐
由于中國征信系統的并不完善,加上央行征信系統覆蓋面有限,且尚未開放給民間機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需要搭建更為多元的征信體系。其中,反欺詐是各類巨頭布局各自征信體系的重點之一。
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是首批8家獲準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民營機構之一,其CEO李萱在2015年該公司推出反欺詐云平臺系統時公開表示,“按照中國現實,征信體系建設必須首先堵住詐騙的漏洞。”
互聯網巨頭在布局。
騰訊旗下征信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推出反欺詐產品,內容主要包括人臉識別和欺詐測評兩個應用場景;今年1月,螞蟻金服旗下芝麻蟻盾反欺詐產品問世,彼時即已在金融、手機3C產品網絡直銷平臺、O2O、出行、團購等行業開始廣泛引用。
益博睿則與另一互聯網巨頭京東結盟。2015年11月,京東金融宣布將采用益博睿公司研發的FraudNet欺詐檢測及預防解決方案,根據中國互聯網欺詐風險的特征,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益博睿反欺詐方案應用本土化,推出適合國內欺詐形勢的風控解決方案。
據姚誠彰透露,與京東金融合作的項目,已經在保證低欺詐損失率的基礎上,將交易拒絕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京東平臺上的交易欺詐率降至幾萬分之幾,甚至十萬之幾,同時交易拒絕率也低于1%。”
“我們已經開始跟京東一起把這個服務推向給其他公司了,這個對京東來講有好處,因為京東也有信用征信和信用服務。”他進一步透露。
此外,對于目前國內諸多市場人士擔心的“征信公司各自為戰,形成信息孤島”的現狀,姚誠彰并不擔憂。
“現在每一個征信機構都覺得自己手里邊有很多的信息,覺得在信息上面有競爭優勢。再過一兩年之后,他們都會發現信息要交換才有價值,經過市場的檢驗,大家都會想明白的。”姚誠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