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大數據”時代下,人們在享受大數據帶來便捷的同時,數據泄露事件,數據安全、公民的隱私權保護問題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最大隱憂。
在“第二屆中國大數據安全高層論壇”、“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論壇”、“中國智慧城市數據安全與產業合作高峰論壇”、“第一屆大數據科學與工程國際會議——大數據安全論壇”上,嘉賓們就大數據時代維護數據安全,減少個人隱私數據泄露支招。
現象
數據泄露事件
身邊就有不少
市民張先生最近正在裝修,于是在網上搜了“沙發”這個關鍵詞。隨后,他在上網時,無論是網頁插件廣告還是不時彈出的窗口,都換上了推銷床、餐桌、電視等家居服務,郵箱里的垃圾郵件也是同樣內容,甚至有人打來電話,向他推銷各種品牌的家具。
“我的瀏覽記錄被誰偷偷獲取了?我的個人信息又是怎樣泄露的?”張先生一連串的不解,讓他感到了大數據信息泄露的不安。
然而,相對于這種個體的泄露事件,近年來國內外的數據泄露事件才令人擔憂。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在“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論壇”上列舉:2014年9月,“iCloud艷照門”事件爆發,數百張好萊塢女演員不雅照在網上被曝光,原因是黑客通過攻擊iCloud云存儲服務盜取了用戶上傳的照片。
2014年還相繼發生攜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區用戶信息泄露事件;2015年12月3日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地區首府斷電幾小時,因為電力公司接受的郵件中附件帶入木馬,利用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漏洞實現遠程入侵……
“數據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新重點,個人隱私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的新難題。”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調研員劉勇表示,大數據環境下個人數據不可避免的透明化和網絡化,在享有大數據分析帶來便捷化、精準化的同時,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也開始成為重要隱患。
保護
立法+技術+管理
一個都不能少
“對大數據的看法,目前有三種態度,一種是大數據很美好,因為現在許多大數據運用項目開發使大家得到了實惠;另一種是大數據很邪惡,每個人的數據隨時隨地被搜集,擔心被濫用;第三種是大數據才能拯救人類。”在阿里集團安全部技術副總裁杜躍進看來,大數據產業固然有各種面臨的挑戰,但是最好的對待方式是“大數據應該造福人類”。
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就提出,應該用大數據技術解決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問題。
他介紹,目前360公司正是基于 “數據驅動安全”的思維,搭建了一套全新的互聯網安全體系。這套新興安全體系,包含漏洞挖掘技術、網絡攻擊技術、軟件樣行為分析技術以及由網絡地址解析數據庫、網絡訪問日志數據庫、文件黑白名單數據庫等組成大數據系統與分析技術,它是傳統安全+互聯網+大數據。
用大數據技術去解決大數據的安全問題的思路,也成為了很多專家認可的方法。
“法律與技術在推動大數據信息安全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副總工程師李鳳華表示,光靠技術是不能完全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法律是確保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大數據也需要規范的法律去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李鳳華說,2016年4月14日,歐洲通過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這個法律成為個人信息保護里程碑式的法律。此外,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數據安全方面都有相關立法,但是在中國,目前尚無完整的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立法。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卿昱則表示,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數據安全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加快推動網絡安全法,積極推動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網絡安全審查,個人信息保護,大數據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度的增補完善,積極推動網絡安全責任制的落實。
“大數據安全永遠在路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創新是永恒的,大數據應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點,也是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有力手段。”鄔賀銓則這樣總結,大數據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熱點,也是信息安全博弈的焦點,大數據的安全需要從技術、產業與管理多維度來保障,還需要人才、法規來支撐。■
昨日,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開幕。大會期間,將組織舉辦大數據博覽會和多個行業領域分論壇,匯集全球大數據領域專家和業界精英,共同探討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圖為一款國產芯片在博覽會上展出。 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