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市場。據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就是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卻常常要面臨著網絡安全的尷尬。360互聯網安全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超過四成的網站存在漏洞,超過13%的網站存在高危漏洞。
網絡安全問題早已老生常談,但總是得不到很好地治理。去年12月,360“補天”漏洞響應平臺曝出近200家網上商城存在信息漏洞,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事實上,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比比皆是,快遞被曝信息泄露、移動應用安全漏洞頻發等等。網絡安全保障為何就這么難呢?
首先,網絡安全黑色產業鏈已經形成。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我國網民近一年來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其次,目前與互聯網、信息化安全等相關的規定不少,但震懾力不足,不法分子的違法違規成本遠比黑色收益來的多。再次,服務商成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各個行業監管不足,而企業亦不愿花大力氣提升技術維護網站安全。360報告認為,中國網站管理者普遍存在“重上線、輕管理;重功能,輕安全;重收益,輕保護”的發展思維,部分企業網站管理者甚至不知道安全漏洞會帶來什么風險。此外,消費者多保持沉默,實施有效維權的較少。
網絡安全既涉及國家安全,也涉及個人生活、隱私等各個方面,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如何規范與互聯網相關的各個行業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去年,全國人大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可見,網絡安全已得到重視。
網絡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產業鏈各方要通力合作,力求將網絡信息安全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首先,立法先行,例如落實《網絡安全法》,在入刑、量刑等方面加強監管;其次,行業方面應加強監督,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嚴懲不誠信的網站;當然,消費者也要增強維權意識,積極投訴維權,不縱容信息泄露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