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消費者知道智能設備有泄露個人信息隱患,消費者認為個人財務信息最重要,網站和個人終端APP泄露信息最多。在“互聯網+”的業態中,消費者個人信息也越來越多地被經營者所掌握,由此帶來的信息泄露風險。昨天,遼寧、北京、天津、上海等29省市消協(消委會、消保委)以及中國消費者報社,共30家消費維權單位開展了相關網絡調查,并發布了《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調查報告》。
僅44%消費者知道智能設備
有泄露個人信息隱患
在“大數據”時代,對個人數據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樣,比如智能手表、運動手環之類的個人穿戴式智能設備,就有將個人健康數據上傳到服務器的功能。
調查顯示,只有44%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有這個隱患,還有40%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
26%的消費者認為個人財務信息最重要
調查還顯示,只有20%的受訪者表示愿意使用,60%的受訪者表示不愿意,還有20%受訪者表示說不清。
個人信息范圍十分廣泛,在本輪調查中,將個人信息分為六大類,分別為個人身份類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工作單位等;個人消費類信息,包括網購記錄、線下購物記錄、網絡瀏覽記錄等;個人通訊類信息,包括手機號碼、郵箱地址、短信、QQ、微信等聊天記錄;個人財務類信息,包括銀行卡號、個人財務狀況、網絡賬號和密碼等;個人背景類信息,包括病歷、體檢記錄、學歷、工作經歷等;個人社會關系類信息,包括家庭成員情況、婚姻情況等。
關于“在大數據時代,哪些個人信息最重要”的調查中,26%的消費者認為,個人財務信息最重要;其次是個人身份信息,占23%;排在第三的則是個人通訊信息,為18%;第四是個人消費信息,為15%;第五是個人社會關系信息,為11%,最后是個人背景信息,約7%。
而對于“在大數據時代,你被泄露最多的個人信息主要包括”這一問題,消費者的投票顯示,泄露最多的是個人通訊信息,達到33%;其次是個人身份信息,為28%;第三是個人消費信息,為20%;個人財務信息有10%,排第四;個人社會關系信息第五,約8%;泄露情況最少的是個人背景信息,約3%。
消費者認為網站和個人終端APP泄露信息最多
在對于個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調查中,被認為最容易泄露個人信息的是網站,包括電商平臺、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等,占14%;其次是手機、PAD、智能手表、運動手環等個人信息終端上的APP,占13%;第三是汽車行業,如4S店和電信服務商,都達到12%;第四是類似電子郵箱、微信、QQ之類的通訊軟件和房地產行業,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租房中介公司,達到11%;第五是快遞公司,占9%;第六是銀行保險業,有8%;第七是醫療、教育、供電供水供氣等公共服務業,約5%;認為其他行業的有3%,最少的是包括機票代理、火車票代理在內的航空公司和行政機關,各約1%。
大數據時代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
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