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知道智能手環能泄露個人隱私?
智能手環也能泄露個人隱私?近六成消費者不知道;個人信息泄露最多的是通訊信息和身份信息;電商平臺、App軟件成為泄露個人信息的“重災區”……昨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調查報告,呼吁進一步簡化司法程序,在消費者個人信息司法保護中引入公益訴訟制度,給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的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據悉,為了解消費者對個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數據運用的觀點、看法,以及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期望,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與北京、天津、上海等29省市消協聯合開展了相關網絡調查,發布《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對于“過去一年中,有沒有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問題調查中,52%的受訪者認為“有”,認為“沒有”的受訪者約40%,還有8%受訪者表示說不清。不過,對于近年來新興的智能穿戴設備,不少人對其有泄露個人隱私的隱患并不知情。智能手環也能泄露個人隱私?記者從該報告獲悉,只有44%的受訪者表示知道有這個隱患,還有40%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
廣州市消委會表示,在“大數據”時代,對個人數據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樣,比如智能手表、運動手環之類的個人穿戴式智能設備,就有將個人健康數據上傳到服務器的功能。
針對調查結果,廣州市消委會等30家消費維權單位共同發出倡議,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建立規范合理的個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數據的采集使用必須得到當事人的授權,同時,呼吁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成本。在消費者個人信息司法保護中引入公益訴訟制度,給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的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