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遭遇過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尷尬,如深更半夜被垃圾短信吵醒;才買了新車就有人來推銷保險;自己莫名其妙地收到你刷了信用卡的信息……諸如此類個人信息被泄漏以至于干擾人們正常生活的現象時有發生。人們在抱怨之后往往不了了之,而個人信息被侵犯的現象卻在不斷蔓延。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電話號碼、郵箱、住址、照片、影像、賬號密碼、社會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惡意泄露甚至非法出售等,個人信息被出賣的用戶成了“肉雞”任人宰割,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甚至衍生了灰色的利益產業鏈條。一項調查顯示,88.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擾的經歷,98.9%的公眾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保護個人信息。在全國“兩會”上,不少全國人大代表也在呼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由于個人信息泄露泛濫,使得許多電話、網絡詐騙有機可乘,為網絡詐騙犯罪提供了溫床。如常見的非法利用個人信息發布虛假消息實施詐騙的種類有電信欠費詐騙、銀行卡消費透支詐騙、冒充親友詐騙,等等。
個人信息泄露給惡意人肉搜索準備了條件,在大量“人肉搜索”的事件中,網友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就將當事人的真實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細節等個人詳細信息公布于眾,使當事人承受的精神壓力從虛擬網絡社區轉移到現實社會中,打破了原有的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一些進行惡意人肉搜索的個人或組織通過非法使用泄露的個人信息進行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給當事人造成物質和精神上的極大損害,“人肉搜索”已對個人基本信息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個人信息如此重要,如何才能避免被泄露和非法濫用呢?
作為個人信息的所有者和信息泄露受害者的公民個人,首先應該具有強烈的自我防范意識。一是要牢固樹立“預防第一,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識。相對于發生網絡入侵和破壞事件后的補救工作而言,事先防范工作具有工作量小、技術難度低、費用節省等特點,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安裝防病毒軟件和防火墻軟件。防病毒軟件主要是用來檢測和抵御可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傳播、擴散的計算機病毒。防火墻軟件主要用來防御非法訪問用戶試圖通過網絡途徑對計算機系統實施的入侵和攻擊等破壞性行為。這兩種軟件的防護側重點是不相同的,在直接聯入國際互聯網的計算機上應該同時安裝這兩種軟件。計算機病毒是層出不窮的,網絡入侵和攻擊手段也是日新月異的。只有做到經常更新、升級防病毒軟件和防火墻軟件,做到計算機系統在每次啟動時就運行這兩種軟件,做到用這兩種軟件定期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全面掃描,才能防御最新出現的計算機病毒和攻擊行為。此外,還要定期安裝操作系統及常用軟件的修補程序。如果計算機用戶不能及時針對涉及網絡安全的缺陷安裝修補程序,那么這些缺陷不但會一直存在,而且會成為非法用戶、病毒攻擊計算機系統的絕佳入口。
有的機構職業道德敗壞,互相惡性競爭,為吸引人們的眼球,不惜以犧牲客戶的個人信息為代價,所以要倡導良性的商業競爭體系。倡導良性的商業競爭體系主要是要強化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形成尊重個人信息的良好氛圍。各類涉及個人信息控制的主體單位,也要有更高的行為“自律”和行業“自律”。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布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要求成員“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守用戶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戶提供的信息從事任何與向用戶作出的承諾無關的活動,不利用技術或其他優勢侵犯消費者或用戶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行業“自律”應成為法律約束的有益補充。
造成目前我國個人信息時有泄露和被非法濫用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現行法律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夠完善。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最關鍵的是要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通過設定刑事責任來加大對濫用個人信息的打擊力度固然重要,如果不能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制度來對個人信息處理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管,則很難從根本上遏制濫用個人信息問題。設立專門的信息資源管理機構,對使用私人信息的社會團體或個人進行嚴密監管,很有必要。政府部門、企業或個人要收集他人信息資源必須向信息資源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建立民事補償機制,對因透露隱私信息對他人聲譽或其他方面造成損害的,執法機關可采取包括扣押、查封等措施加以阻止或終止,受害者還可以要求賠償;確立公民隱私權;實行商家承諾制度,商家要求個人提供私人信息時,必須作出保護承諾;推行通信實名制;對通信運營商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