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老百姓接觸互聯網以來,中國互聯網經歷了20年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然而,我國個人互聯網使用的安全狀況卻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總體網民中有46.3%的網民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在安全事件中,電腦和手機中病毒或木馬、賬號或密碼被盜情況最為嚴重,分別達到26.7%和25.9%,在網上遭遇到消費欺詐比例為12.6% ,49.0%的網民表示互聯網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遭遇帳號或密碼被盜、消費欺詐等網絡安全問題以及各類信息泄露事件的曝光,嚴重影響到網民的網絡安全感知。
網絡誠信問題的產生,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應用的大眾化乃至普及化而出現的。互聯網上的各種不誠信現象,嚴重損害互聯網誠信環境,影響互聯網健康發展;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切和憂慮。在當前的信息時代,我們應該知曉如何正確發揮網絡的正面效用,并避免其負面影響。正確的使用網絡技術而不是利用其制造危害,誠信問題的產生呼吁網絡誠信規范制度的建立。
網絡誠信的維護,需要政府、企業、網民三方群策群力,政府要不斷創新網絡安全的監管機制和管理方法,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全體網民應致力于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提高對網絡虛假有害信息的辨識和抵抗能力,共建安全誠信的網絡環境。
作為普通的網民,我們要行動起來,凈化我們的網絡環境,培養誠信素養,做到不發布虛假信息,不熱衷于嘩眾取寵吸引點擊,不傳播賭博、淫穢色情的低俗信息,不推崇情緒化和非理性行為,不設置消費陷阱,不運行非健康網絡游戲,不發布虛假廣告,不破壞電子交易規則,不傳播網絡病毒等行為。規范個人言行,守住誠信底線,共建安全的網絡環境,為自己也為社會營造出安全、穩定、可靠、有序的網絡環境,形成誠信規范的網絡秩序,讓網絡誠信伴我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