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即使是閱讀同樣的內(nèi)容,每個人的腦電波特征都不一樣。研究人員認為,“刷腦電波”作為一種新的生物識別技術(shù),未來有望代替密碼。
美國賓厄姆頓大學等機構(gòu)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神經(jīng)計算學》雜志上報告說,讓志愿者閱讀一些常見的縮略詞如FBI或DVD等,同時測量他們大腦中與閱讀和認識詞語有關(guān)部位的腦電波。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即便是讀同一個詞,每個人的腦電波特征都不一樣。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可以用這種“刷腦電波”的方法來代替密碼。試驗顯示,其準確率已可達94%,說明有實用潛力。
除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指紋識別技術(shù)外,生物識別技術(shù)還包括虹膜識別、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等。
與這些生物識別技術(shù)相比,刷腦電波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盜刷難度非常大。指紋、虹膜現(xiàn)在都能偽造,而依靠腦電波識別,本人不配合的話怎么都沒法盜刷。
當然,鑒于目前讀取腦電波的設備還較復雜,這項技術(shù)可能暫時難以用到日常生活中。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在保密要求非常高的軍事基地等處,可以用刷腦電波的方法來進一步增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