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支付寶因“光纖被挖斷”中斷服務數小時,攜程網因“錯誤操作”系統癱瘓近12小時,各大券商網站也“一時擁堵”造成集體登錄失敗。用戶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接連發生系統宕機,讓人們再次關注互聯網安全隱憂。如何為“互聯網+”筑牢安全的屏障,成為越發迫切的問題。
不能轉賬、沒法買票、影響交易……宕機事件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網友調侃說,這是工業0.5的一把鏟子“鏟倒”了工業4.0的“互聯網+”。然而,宕機的原因不一定都是無意之失,有網絡安全專家就指出,各種宕機很大部分源于網絡攻擊。近年來,從天涯、淘寶、漢庭到12306官網,大規模的信息泄露頻發,在各種宕機事件背后,網絡安全之脆弱,令人觸目驚心。
誰來保護網絡數據安全?這是每一次網絡安全事件之后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但在不同涉事企業,人們每每看到不同答案。有的企業以先進的“異地多活”備災機制化解危機;有的企業事后只做了系統改進;而一些企業似乎只是忙著看熱鬧,趁機以各種段子、文案來自我標榜,而沒有推人及己回去做功課、打補丁。企業應對安全風險的做法參差不齊,加劇了人們對網絡安全形勢的擔憂。
互聯網企業是“互聯網+”風口上最活躍的因素,但能飛多遠完全取決于企業自身。經過燒錢大戰、跑馬圈地獲得用戶之后,如何在提供服務完成交易的同時,有效維護信息安全,這關乎互聯網企業未來的生存。如果僅滿足于邁過監管的最低門檻,滿足于靠免責條款逃避信息安全責任,這樣的企業在大數據時代恐怕很難留住用戶。
從伊朗核電站遭遇病毒攻擊,到震驚世界的“棱鏡門”事件,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安全不僅關乎公民人身財產安全,更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從個人、企業到國家都是互聯網的使用者,也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保障共同的安全而努力。比如,個人可以培養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企業可以增加安全技術投入,而國家則需要加快實施網絡安全戰略。由“互聯網+”帶來的問題,最終要靠“互聯網+”的方式、群策群力去解決。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個人生活、企業生產、社會運行都將與“互聯網+”深度捆綁。在一次次宕機事件之后,應亡羊補牢、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