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補天漏洞響應平臺獲得的數據顯示,目前圍繞社保系統、戶籍查詢系統、疾控中心、醫院等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已經超過30個,僅社保類信息安全漏洞統計就達到5279.4萬條,涉及人員數量達數千萬,其中包括個人身份證、社保參保信息、財務、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攻略”層出不窮,不斷有專家提醒我們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識,妥善保管個人的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在上網注冊、登記填表時應該謹慎填寫個人信息,要通過正規和安全的渠道下載軟件,要謹慎點擊網站鏈接……
但是如果社保系統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那么我們所學到的各種辦法、我們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就全都成了“浮云”。在社保信息當中,至少有姓名、單位、身份證號,以及與養老、醫保相關的銀行賬號,還很可能包含聯系辦法、家庭住址、每月掙多少錢、在哪里買過房、得過什么病、吃過什么藥等等等等。
如果是別有用心的人獲取了相關資料,那么“量身定做”地推銷個產品還算是“小騷擾”,保不齊我們就會遭遇技術含量很高的金融詐騙,甚至遭遇綁架勒索。據報道,如果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系統,還可能隨意修改社保待遇,停發社保金……
所以,社保系統出現大量高危漏洞絕非小事一樁,如果包含敏感內容的社保信息都不能老老實實地呆在系統里面,我們又憑什么指望辦理手機卡、超市會員卡、洗車卡、健身卡的信息不會泄露出去呢?
越是在網絡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就越是重要,否則我們就毫無安全感可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有可能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則構成了“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黑客行為是一種犯罪,會嚴重威脅到我們的隱私乃至金融、人身安全,黑客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輿論的抨擊。我們期待著公安部門能夠練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技術,有力打擊網絡犯罪。
按照現行法律,相關機構工作人員故意泄露、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但如果疏于防范,網絡系統出現漏洞沒有進行應有的維護,相關人員卻不必擔責,這讓人感覺“不太給力”。
當務之急,除了未雨綢繆或亡羊補牢,及時修補社保等相關系統的安全漏洞,還應該建立起嚴格的追查、問責機制。一旦發生公民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就要一查到底,看看究竟是有人非法提供、竊取公民個人信息,還是有人涉嫌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