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十分穩健,社保基金的行蹤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其操作策略對普通投資者也具有較強的參考性。隨著2013年上市公司一季報落下帷幕,社保基金今年新進的公司也浮出水面。令多數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季度最獲社保基金青睞的企業竟然是一家創業板上市的光伏公司--陽光電源(300274.SZ)。一年多來,光伏企業和光伏股已經歷了一輪從眾星捧月到棄若敝履的大起大落,至今尚在探底熊途;如今社保基金逆市加倉的背后,又將透露怎樣的玄機?
陽光電源緣何獲社保基金青睞?
來自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了130家上市公司,其中16家獲得2只以上社保基金組合入駐。而作為同期獲社保基金組合新進最多的公司,陽光電源共獲得了3只社保基金組合的新進持有,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達到了4.92%。
數據顯示,持有陽光電源的包括社保基金一零六組合(持有316.51萬股)、社保基金一一八組合(持有228.45萬股)、社保基金六零二組合(持有149.98萬股),分別位列流通股東榜單的第五、第八和第十位。此外,銀華富裕主題等3只公募基金也在一季度新晉為陽光電源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達到了3.45%、1.84%和1.13%。
首先,不必懷疑社保基金的“火眼金睛”。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或加倉了124只個股,其中86只個股今年來漲幅為正,獲得了絕對受益,占比達到69.35%;若對比同期滬指大盤下跌2.24%,獲得相對受益的比例更超過了七成,達到90只個股。可見社保基金擇股確實有一手。
但從陽光電源的一季報來看,這家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5485.84萬元,同比下降1.21%;凈利潤523.18萬元,同比下降74.27%。盡管業績欠佳,卻并未妨礙包括社保基金在內的機構大肆加倉。那么,在光伏概念已淪為股市毒藥的今天,陽光電源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能夠讓一眾機構投資者們青眼相待呢?
與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不同,陽光電源的主營業務并非傳統的原料或電池件生產,而是光伏逆變器的研發、生產,其光伏逆變器的市場占有率多年來穩居國內市場頭把交椅。今年4月份,該公司針對北美市場開發的系列光伏逆變器已應用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個屋頂光伏系統,更多的光伏并網項目將在加國實施。除光伏逆變器業務外,陽光電源正發展其他新的利潤增長點,包括儲能逆變器、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等面向新能源領域的應用產品、以及光伏電站的EPC工程等,并加大對亞洲、美洲等海外新興光伏市場的開拓。
社保基金在陽光電源業績下降的同時大幅增持,看好的正是陽光電源在光伏逆變器領域的優勢,后市業績大增可期。而逆變器市場的“藍海”,使得這類企業將脫穎而出,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光伏業復蘇的先行者。
光伏逆變器市場迎來“藍海”
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歐美“雙反”狙擊,鼓勵拓展國內市場、加緊啟動光伏內需,開始提升為國家戰略。正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開啟、裝機目標的一路走高,為光伏發電系統提供核心器件的逆變器市場需求率先升溫,因為每一個與電網聯接的光伏系統都需要一個逆變器將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大范圍建設推廣,國內光伏裝機容量更有望迎來成倍增長態勢作為光伏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逆變器行業無疑將直接從中受益。
行業機構IMSResearch曾預計,到2016年,逆變器全球出貨量將達到60GW,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伴隨著傳統光伏市場的萎縮和新興光伏的崛起,全球逆變器市場格局也將面臨巨大調整。盡管2012年歐洲仍占據全球出貨量的54%,到2014年這一比例將下滑至40%。從品質上來看,中國逆變器同國際品牌逆變器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越來越多的西方客戶開始接受中國逆變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歐美的對華“雙反”始終針對多晶硅電池和組件,卻并未對逆變器構成影響;因此,包括陽光電源、古瑞瓦特新能源在內的逆變器廠商,其海外市場份額并未萎縮,出口需求不受波及。另一方面,國內的扶持政策作用于整個產業鏈,相當于又為逆變器拓寬了國內市場的大門。在國內應用市場加速啟動的帶動下,與尚處寒冬的組件行業相比,光伏逆變器已呈現出“藍海”態勢,并已引發中外廠商紛紛爭搶這塊不可多得的蛋糕。
其實,早在2012年底,全球最大的光伏逆變器生產商德國SMA就已斥資4000萬歐元收購了中國兆伏愛索72.5%的股權,一度引發國內嘩然。社保基金一季度大手筆加倉陽光電源,顯然也有力挺國內品牌的意味。但注資的多寡只是一個方面,面對激烈的逆變器市場博弈,廠商只有在研發技術和產品性能等方面進行提高和突破,才能笑到最后。
中國逆變器廠商尋求海外破局
從目前市場布局來看,全球前十大光伏逆變器制造商,如SMA、Power-One等巨頭雖仍把控絕大部分的市場;但是逆變器應用從歐美加快向新興市場轉移,已經讓這些傳統巨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2012年12月,SMA曾一度發布收益預警,并宣布全球裁員1000余人;而美國的Satcon甚至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
IMSResearch公布的最新報告也顯示,盡管最近的破產、退出和收購暗示著行業正經歷整合,但是全球前十大光伏逆變器供應商的市場份額還是從2011年的62%降至2012年的56%。主要原因是它們在中國和日本市場涉獵有限,而這兩個市場在2012年都經歷了迅速增長。其中,SMA在光伏逆變器行業的市場份額已跌至25%,而在2010年這一比例還在40%。
這些領軍企業的業務很大程度上仍然在依賴停滯的歐洲核心市場;反觀那些市場份額增長的供應商,它們的目標指向多為新興市場。目前有近40%的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被300-400家小型企業所占有,其中亞洲企業就超過200家。其實SMA幾年前就曾斷言,來自亞洲的小型企業將會是傳統巨頭很大的競爭威脅,現在來看所言不虛。
需要指出,雖然傳統巨頭頹勢顯現,并不意味著中國逆變器企業在海外能夠輕易復制光伏組件廠商攻城拔寨的輝煌。目前來看,雖然并未直接遭受類似“雙反”的貿易排擠,但陽光電源在美歐及其他新興市場的份額并不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光伏逆變器成本僅占光伏系統總成本的7%,因此一個更為便宜的逆變器并不會對光伏系統價格產生太大影響,中國企業的低價策略成效并不顯著,另一方面,逆變器通常是整個光伏系統出故障的最大起因,綜合考慮質量、可靠性等問題,系統安裝商還不太愿意選擇中國制造的逆變器。
說到底,無論是通過打價格戰,還是以規模取勝的老路,對于中國的光伏逆變器廠商都已經走不通。這既是挑戰,但更是機遇,使得它們能夠不再重蹈組件廠商的覆轍,而更多倚重技術和質量進步來爭奪市場話語權,在全球重塑中國光伏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