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信詐騙的危害,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長肖波深有體會。在一起醫保卡盜刷案件中,肖波通知被告人家屬代繳罰金,可家屬就是不相信這是法院打來的電話。
肖波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電信詐騙確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政府工作、社會信任和個人資金安全。
“事后的懲罰,尤其是進一步加大偵查和懲處力度,能夠在起到很大震懾作用,減少損失,”浦東法院刑庭庭長馬超杰同時也指出,“從根本上看,要控制電信詐騙,還是要事前發力,在通信和金融行業監管、個人信息保護及防范意識上扎緊籬笆。”
針對部分行業表現出的“規章制度落實不嚴、技術監控不力、證據保護意識淡薄”等問題,馬超杰建議,要及時發現技術漏洞和使用中的異常情況,杜絕為拓展業務盲目追求辦案數量,加強重要數據的分析和保存,對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及時關閉通訊功能或交易等。
監管部門則應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管,如推進落實手機號碼、網絡域名實名登記制度,加強對通信設備租賃、銷售企業的監管等,避免通信設備和技術成為詐騙犯罪工具,同時對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而在個人信息保護上,據了解,浦東法院曾專門向某知名電商發出過司法建議。“從反饋情況來看,相關改進措施有一定借鑒意義。”肖波說。
該電商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組織管理方面,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團隊專職處理各種信息安全問題、排查信息安全狀態、提升用戶信息與賬號安全性;二是在技術手段方面,對用戶賬號內敏感信息進行隱藏、對登錄異常用戶自動增加驗證碼驗證程序、綁定用戶賬號與手機、增加手機驗證環節;三是在內網安全整改方面,采購專業信息安全設備并頒布管理規范,明確相關后臺權限開通流程和權限,加強對在職、離職員工權限的管理,確保數據最小范圍使用和及時回收。
個人的防范意識也是重點。在這方面,馬超杰建議,積極運用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該類犯罪特征、手段、識別方法和防范措施等,傳遞國家懲治該類犯罪的法規政策,既防止有人因為無知或心存僥幸走上犯罪道路,也防止有人因為貪圖小利、大意輕信,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從實踐中看,電信、金融機構建立統一、規范的風險提示,及時提示客戶加強自我防范,警惕詐騙信息,對于遏制電信詐騙有重要作用。”馬超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