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1日宣布,國家網信辦、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一項針對“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力度空前的專項整治行動。
從輿論反饋看,該項整治活動有別于低俗性內容、違規違法內容的集中整治,是新年來首次針對媒體“亮劍”。2014年,媒體正從“社會道德的審判者”淪落到輿情的產生主體,從“21世紀”到“央視財經頻道”媒體身份的輿情落差使得此次揮刀割癰的整治顯得尤其必要,而從有償刪帖入手有如打中了媒體不規范行為的“七寸”。目前國內網絡敲詐、有償刪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不給錢就發稿上帖”、“給錢就撤稿刪帖”。一些網站或不法分子假借開展批評性報道或“輿論監督”之名,向涉事地方黨政機關和企業索要“贊助費”、“合作費”等,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但需要警醒的是在媒體進行自我革新、勵精圖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外部因素中“公權力刪帖”的存在。在刪帖的灰色地帶中,公權力刪帖雖然堂而皇之掛上“監管”的帽子,但背后的社會危害更有甚于有償刪帖。2014年3月31日,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網警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魏某寧利用職務之便幫助他人刪除帖子,并收取他人“好處費”,2009年至2012年,魏某寧收取11人“好處費”共計70余萬元,海口龍華區法院以受賄罪判處魏某寧有期徒刑10年。該案的最大爭議點在于魏某寧收受賄賂全部來自幫湖北省黃岡市公安局網警支隊工作人員彭某在“天涯”、“凱迪”網站刪帖。地下的“公權力刪帖”的交易生態圈也呼之欲出。
“公權力刪帖”存在監管的制度性漏洞。網絡監管者權力巨大,來源分散,但從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來看,多機構“九龍治水”式的網站內容監管無非共同肩負內容審查的業務職責。監管機構的龐雜,外加內容審核標準的不統一造就了刪帖工作的運行近乎“暗箱操作”。隨意刪除不受社會輿論監督,就為腐敗分子制造了權力尋租的空間。目前,網絡執法者行“公權力刪帖”屢屢出事,說明了知法犯法,走向腐敗不歸路的核心權力運行不透明,缺少公開化的監督。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制度性漏洞。
D1Net評論:
此外,打擊有償刪帖也需嚴打公權力刪帖,不僅是現存政策的必要補充,更是凈化網絡空間、加強干部廉潔自律的題中之義。在打造清郎網絡空間的道路上,“善管網、管好網”的同時也要堵上網絡執法者的濫用公權力刪帖的制度漏洞,真正讓網絡成為民眾理性建言的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