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微軟證實Lumia將取代諾基亞成為新品牌名,全部替換工作將在未來幾個星期內完成。雖然微軟表示,放棄諾基亞并不意味著諾基亞品牌會消失,但不可否認的是:那個曾經叱咤風云、引領行業潮流的龍頭終端企業,而今已經沒落沉淪。
2006年,諾基亞與西門子成立了合資公司,需要把諾基亞的一部分人員“分流”過去。那正是諾基亞的終端如日中天的年代,絕大部分員工都希望留在諾基亞做手機(情形很象移動從電信剝離時的景象),那些做設備的人員黯然離開,加入了那家簡稱為諾西的公司。
未及十年,風云變幻:諾基亞又從西門子手里把諾西公司的股份全部收了回來,隨后微軟宣布,將以37.9億歐元收購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部門,并把手機諾基亞的名稱將變更為微軟移動。諾基亞仍作為獨立公司存在,其業務重心已轉向地圖和網絡基礎設施。
不被看好的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部門還活著,諾基亞手機卻變為歷史。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研究表明,每個產業或實體都有自身發展變化的周期速度,稱為心跳速度。體現在技術創新、市場占有、系統建設、品牌效應等方面,心跳速度越快,產業發展變化越快;而相應的,擁有的優勢對市場的控制時間就越短。
以移動通信的產業鏈條為例,互聯網應用擁有最快的心跳速度,平臺和終端次之,通信設備再次之,最慢的是芯片元件。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互聯網應用的迅速崛起又快速衰退;而長生命周期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和芯片研發者,成功不易;而一旦成為龍頭老大,就能長時間地佇立于潮頭。這方面,華為等企業深有體會。
移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實際上是加快了傳統行業的心跳速度,較快的心跳速度意味著對客戶更強的適應性和掌控力,傳統企業要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競爭,需要加快自身的心跳速度。
但心動過速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心跳速度提高了,肌體的能量消耗也會加快,如果呼吸調整不好,或者有什么先天性的氣質性病變,就應驗了那句“nozuonodie”。
研發創新的成功是拼概率的。1000個創意可能產生100個研發項目;100個研發項目中也許只有10個能形成產品,而這10個產品中能有1個大賣就是奇跡了。但將這一宏觀規律置于微觀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了。
心跳速度比較慢的行業或專業,主要采用廣種薄收的方式,慢慢積累,厚積薄發,所以形成領先后可以保持比較長的周期。而對于心跳速度快的領域,往往采用賭博押寶式,針對某一點投入巨大的資源,敗則血本無歸,成則一夜暴富;而即使短期成功,從長遠來看,也可能因為后繼乏力而迅速衰退。
把這個觀點映射到通信行業,可以看到:運營商的心跳速度在不斷加快。傳統的電報、尋呼業務早已死去,短信業務經歷了從無到有、由盛及衰的歷程,由于心跳速度比較緩慢,算下來一個業務生命周期總有十年。
而今,話音業務逐漸走向廉價,未來是流量時代;可網絡升級換代的速度,以及流量業務單價下滑的速度都太快了。為了業績快速增長,人為地提高了心跳速度,看似業務成長速度非常快,但相應的,在頂峰停留的周期也會縮短。心動過速的運營商,不僅是在革自己的命,更是在拼自己的老命。
如果一個傳統企業,對于特征和情勢看不清就投身于熱門的領域,急匆匆地讓自己的心跳快起來,那么等待他們的,不是成功,而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