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溯到2013年,在互聯網領域最令人記憶猶新的事情,無非就是“棱鏡門”事件,去年的“棱鏡門”事件刺痛了各國網信安全的神經,其持續發酵帶來的影響讓多國政府把網絡安全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重視。粗略統計可發現,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出臺網絡安全或信息安全戰略和政策。
巴西政府要求在巴西提供社交網絡、電子郵箱及搜索引擎等服務的外國互聯網公司,都必須在巴西本土建立數據中心;印度要求全國官員使用本國郵件服務;俄聯邦航天署為多家下屬企業員工采購國產防竊聽手機;德國、法國攜手建立獨立互聯網,以便讓數據“遠離美國”。
在我國,2013年年底,金融行業就發起去“IOE”行動,呼吁國內銀行放棄IBM、Oracle和EMC的產品,盡量采購本土同類產品。而年初成立的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更是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了布局。此后,我國開始從國家層面對網信安全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旗幟鮮明的舉措,以推動國家戰略落地。5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布我國將出臺網絡安全審查制度,規定關系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統使用的重要技術產品與服務應通過網絡安全審查。而接下來審查微軟、棄用洋品牌等事件都可以看出我國對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正不斷提高,對危害國家網信安全的企業和產品毫不手軟。
此前,企業安全市場幾乎是國外廠商一統天下。數據顯示,賽門鐵克等國外廠商占據企業安全軟件市場近70%的份額。而此次中央政府采購新政,企業安全市場全部留給了包括奇虎360、啟明星辰、北京江民、冠群金辰和瑞星在內的國內安全廠商。那么,這些國產安全企業能否勝任國家網信安全的重任呢?
目前,在我國個人消費者殺毒軟件市場,本土殺毒軟件由于采取免費戰略,已經牢牢占據了絕對領先地位,包括360、瑞星和金山等成為個人消費者普遍裝機的殺毒軟件。在企業市場,國外殺毒軟件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但是,IDC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個人安全市場產值不過20億元,而2015年企業級安全市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面前,國產安全企業有理由去大力占地開疆。
D1Net評論:
雖然國外安全企業發展歷史悠久,經驗相對豐富,但是國內安全廠商在技術上并不輸給他們,且擁有本土化的優勢。幾乎所有國內殺毒軟件的主要市場都在中國,因此“本土化”做得更徹底;國內安全企業所有技術支持團隊、安全威脅發現和分析團隊都在國內,能夠對國內的安全威脅如病毒樣本、攻擊樣本進行更好的采集,能夠更快地應對國內網信安全形勢的突發狀況,由此可見,國內安全企業,可以擔得起網絡信息安全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