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安全形勢日漸嚴峻,安全漏洞也頻繁發生,而發放補丁是解決網絡安全漏洞的常用方法,補丁是用于修補程序漏洞的代碼片段程序,用于對操作系統或應用程序實現附加功能或修補安全漏洞。
人們日漸意識到,通過網絡服務器和應用程序下載并安裝補丁是維護網站安全的關鍵,尤其是發現軟件漏洞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時。而近年來一些軟件漏洞因疏于安裝補丁,成為了黑客主要的攻擊目標,這也再次強調了安裝補丁的重要性。話雖如此,任何運維人員想要為一直運行的設備安裝補丁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成本也不低。
漏洞指的是計算機系統(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缺陷,攻擊者可以通過這些缺陷進行非法入侵,實施惡意行為。但并非所有漏洞都具有相應的補丁,此時運維人員應當對其它補救辦法有所了解,例如修改系統配置、對用戶進行培訓,以減少系統漏洞的暴露。
為緩解問題,運維人員應為減少暴露系統漏洞而制定系統的記錄程序,及時安裝補丁。這些步驟固然關鍵,但也不能忽視補丁以外的其它風險。
網絡應用安全風險
網絡應用方面,各運維人員面對的挑戰不盡相同。風險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從事的行業、安全方面的投入、軟件開發人員的經驗及其使用的方法和技術。除運維人員以外,一些常見的內外部因素,也可能對網絡應用程序的安全風險帶來影響。其中包括:
上市時間短促
迫于管理、市場和營銷團隊的壓力,急于發布程序和不斷增加功能設置導致對程序安全缺陷進行檢測的時間被壓縮,缺陷沒有充分暴露出來。
遺留應用程序
老的應用程序在前期開發階段就有可能存在潛在安全漏洞,而新版本并未修復老版本的問題。
網絡依賴
關鍵任務流程對互聯網服務依賴程度強,從而增加應用程序暴露安全漏洞的危險。
標準化缺失
無論是內部設計、外包設計還是兩者共同完成的網絡應用程序,由于人為錯誤,有時都無法做到標準化。
安全意識缺乏
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安全問題偶爾會被忽視或不夠重視。
是什么讓網絡應用程序漏洞如此普遍?其中一種理論認為是網絡應用程序代碼不成熟所致。例如,黑客可以利用網絡程序的解釋和驗證漏洞(可能是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入侵其界面。還有理論認為,網絡應用程序使用的協議和服務越多(如:HTTP, HTTPS和SOAP),黑客可利用的漏洞越多。雖然人們已經努力尋找網絡協議漏洞的解決方案、增強防火墻和IDS/IPS系統,可在網絡應用程序方面卻并未能做到如此細致的保護。
D1Net評論:
做好網絡安全保障,提高網絡安全意識,養成兩會的網絡安全習慣至關重要,同時多重編碼方法也必不可少。采用數據庫審查、網絡活動監測工具以及網絡應用掃描器(如Acunetix網絡漏洞掃描器)等方案也能有效發現異常行為,從而降低漏洞風險,多種舉措并舉,才能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