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是非傳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來看,網絡飛速發展引發網絡用戶激增,隨之帶來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比如,實名制不健全、準入門檻低、境內外黑客惡意攻擊、網絡安全配套立法缺失等。顯然,維護網絡安全已經成為關系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重大問題,成為未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當前中國網絡安全的進展
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初步展開。目前,中國遭受的網絡攻擊頻繁,鑒于安全維護人才缺乏和反攻擊能力有限的現狀,我們還無法有效防范網絡黑手的惡意攻擊,同時,也應看到,以機器學習、自動推理和搜索方法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安全維護上優勢明顯。2016年以來,多個科技公司開始打造人工智能安全體系,建立跨網部署的智能安全系統,以遏止黑客入侵,尤其是在第三、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巨頭們推出大量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產品,比如華為的“5G預商用系統”、摩拜的“無樁智能共享單車”、阿里巴巴的“ET大腦”等,中國在網絡安全防護上已具備一定的網絡威脅發現、分析和反擊能力。
域名系統安全性提升,防攻擊能力增強。2013年以來,中國域名服務系統安全狀況良好,無重大安全事件發生。數據顯示,針對中國域名系統的攻擊事件日均量由2013年的58起降為2017年的30多起,因防護得力未對中國域名解析服務造成重大影響。盡管2016年6月發生了面向全球根域名服務器的大規模DDoS攻擊,但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系統的引入,攻擊對中國域名系統網絡安全沒有造成影響。
網頁仿冒源頭轉向境外,網絡反詐騙績效顯著。中國互聯網詐騙事件頻發,仿冒頁面成為當下網絡詐騙的主要方式。僅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在 2017年參與調處的仿冒頁面中,境外注冊域名比例為43.9%,仿冒頁面的IP地址有88.2%在境外。在應對仿冒頁面事件上,CNCERT與國際域名組織合作協力處置。僅2017年,CNCERT就向國際合作伙伴投訴頁面仿冒事件1.7萬余次,網民經濟利益得以維護。
網絡法治體系建設奮力推進。從國家層面上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頒行后,相繼出臺了《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配套法規,中國網絡法規體系建設邁開堅實步伐;從地方層面上看,人大機關制定下發了相關的網絡安全管理規范,比如,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早在2009年4月就頒行了《杭州市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以來,浙江省立法機關推動出臺《浙江省網絡安全保護條例》《浙江省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其他各省也在積極制定網絡安全法規。
中國網絡安全的現實挑戰
物聯網設備安全防護能力不足。2017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CNVD)收錄的物聯網設備安全漏洞數量比上年增長近1.2倍,每日受控物聯網設備IP地址達2.7萬個。同2017年相比,預計2018年這一被攻擊態勢會有增無減。隨著5G時代和工業互聯網的來臨,2018年國家層面的商用試點規劃,將有力推進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快速增長。但由于制造商的物聯網設備安全防護技術有限,缺少設備網絡風險評估以及行業監管力度不足,未來利用物聯網設備發動攻擊的威脅可能加劇。
安全漏洞信息保護能力匱乏。軟硬件內在的安全漏洞是造成網絡安全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據CNVD可見,2015年以來新增通用軟硬件的漏洞數量年均增長率都在20%以上。另外,一些軟硬件技術公司在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時缺少必要防范措施,為網絡攻擊者發動遠程攻擊提供了廣闊空間。
網絡防護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是否擁有實力強勁的網絡警察隊伍是決定反網絡攻擊成效和實現網絡安全的關鍵因素。僅就智能生產而言,2016年德勤-MAPI研究數據顯示,75%的受訪主管認為,他們最缺乏維護網絡安全的高技術人才。總體來講,當前中國在規避惡意程序、消除安全漏洞、反網絡金融欺詐、網絡軍事安全等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供給嚴重不足,成為制約網絡安全維護的最大短板。
網民安全意識不強。中國網民在網絡安全上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夠”,即對個人重要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對假冒網站及詐騙信息的識別能力不夠,對官方的網絡安全預警信息重視不夠。正是由于這些“不夠”,導致網民經常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和人身名譽侵害。
網絡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盡管2017年國家頒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但這一成文法只是對網絡安全維護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在地方層面還缺少配套的網絡安全法規。同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基本法成為現實需要。
中國網絡安全的應對之策
提升物聯網設備安全防護能力,維護行業和網民利益。對物聯網設備安全防護技術進行升級,淘汰過時設備,或定期對設備進行升級維護,提升設備檢驗等級;建立職業化的設備網絡風險評估隊伍,網絡設備在運轉過程一旦發生損壞,將會造成網絡停運并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由專職人員對此類損失進行預先風險評估,可把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加大行業監管力度,以中國互聯網協會為龍頭,對互聯網設備的制造與應用進行監督,積極引導互聯網設備制造商遵守行業公約,推進行業自律,維護行業利益和網民權益。
加強安全漏洞修補,壓縮遠程攻擊空間。對各類軟硬件制造公司的制成品進行網絡應用前漏洞檢測,同時展開實時網絡在線監控,一旦發現安全漏洞,及時修補并建立漏洞日志;把軟硬件技術服務公司定期向社會發布的安全漏洞信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過度發布,以防被網絡不法分子利用,免遭經濟損失;要優化網絡安全內部控制機制,各網絡公司應在內部構建軟硬件內部監測機制,及時識別不法攻擊,規避網絡風險。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網絡安全預警能力。細化專業設置,補齊專業短板,在高校計算機學院(系)開設惡意程序識別、安全漏洞堵塞、反網絡金融欺詐等專業,培養中高端網絡安全維護人才;加大培訓力度,使業余人才專業化,考慮由政府出資對部分“半路出家”的網絡安全維護人員進行培訓,采取網絡安全實戰模擬形式,提升其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加強與網絡公司對接,聯合培養軍地高端人才,積極為網絡安全專業大學生創造各種實習機會,推動中國網絡安全企業與軍事研究機構和軍校合作,聯合培養軍隊網絡安全人才,提升軍網反攻能力;組建網絡安全志愿者隊伍,協助警方舉報網絡違法犯罪,推進網絡安全群防群治。
強化網民安全意識,維護自身權益。加強個人重要信息監管,不隨便對外泄露個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證、信用卡等信息,以防被網絡騙子利用,遭受經濟損失。強化假冒網頁和詐騙信息識別力,采取網絡課堂培訓、微視頻等形式加大網民網絡安全知識培訓,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識,加大政府部門對網絡詐騙的監管力度,實現網民在線安全交易。
落實網絡安全法,完善網絡治理法規。廣大網民和網絡執法機關要努力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在網絡實踐中運用和恪守,共同抵制網絡犯罪行為,凈化網絡空間。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新時代網絡治理要求,升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基本法,強勢壓縮乃至消除網絡犯罪空間;根據網絡犯罪手段層出不窮的特點,及時制訂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大力清除網絡毒素,打造綠色網絡空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