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桌面操作系統為例,可列出的安全風險就將近10種:被監控,如“棱鏡門”;被劫持,如“黑屏”;被攻,如病毒、木馬;被“停服”或“禁售”;證書、密鑰失控;無法進行加固;無法打補丁;無法支持國產CPU,等等。
事實上,智能時代最直接的安全威脅依然是網絡基礎設施和設備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就在這次論壇上表示,發展壯大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已經成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選擇,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亟待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新技術應用研究等問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認為,關鍵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短期內效果可能不明顯,但值得長期積累。他以超級計算機為例,“863計劃”從1990年起就開始支持高性能計算機的研制,到后來與“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即核高基專項聯動。正是在國家將近30年的持續支持下,厚積薄發,才有了天河、太湖之光等超算領域的整體突破。
前不久,一本聚焦中國“芯”困的新書《中國芯片產業的博弈與突圍》出爐,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在該書推薦語中提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我們唯有堅持創新自信,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才能在更多領域實現與世界科技強國的‘并跑’和‘領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