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醫藥行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創新藥進入新周期,仿制藥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實現進口替代。同時,多路資本看好醫藥行業前景,不少互聯網企業加速進軍智慧醫療。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范圍內,2019年醫療服務將以價值為導向,一致性評價藥品仍為投資重點,同時,數字醫療、智慧醫療也有望再迎爆發期。
一致性評價迎“大限”
12月26日,康弘藥業、科倫藥業發布公告稱,其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趕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大限”末班車。
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按政策要求,2012版基藥目錄中289個口服固體制劑,需于2018年底前率先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為了鼓勵企業進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國家在醫保支付、集中采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潘廣成表示,基于我國目前新藥研發的基礎和實力,以及整個制藥行業的發展與市場需求,今后10到20年我國難以依靠自主創新藥物滿足臨床一線治療需求,因此仿制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支撐和基本保障。
“仿制藥是與被仿制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替代藥品,具有降低醫療支出,提高藥品可及性,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等重要經濟和社會效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仿制藥一方面可以解決部分原研藥價格過高問題,一方面可以解決部分藥品在我國短缺的問題,大力提高藥品的可及性和供應保障能力。
在此背景下,多省一致性評價“淘汰賽”打響。截至目前,江西、黑龍江、湖北、廣西、江蘇等五地正式通告暫停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掛網。
“目前僅不到一成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與預期相差較大。”有業內人士表示,11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的資料顯示,289目錄品種總共涉及1694家藥品生產企業,全部不同程度開展了研究,其中112個品種完成了生物等效性試驗備案,完成試驗后將提出一致性評價申請。
數據顯示,截至12月,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的,共有仿制藥124個品規;其中屬于289目錄品種范疇的,僅有20個品種。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的一致性評價政策不排除有調整的可能。他表示,近期相關部門有可能出臺新的政策,實事求是地解決基本藥物問題,同時區分評價藥物的不同情形等。也正是因為此,2019年仍將是一致性評價藥品的爆發之年。
資本加速布局醫療保健行業
近日,知名的咨詢公司弗諾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發布報告稱,2019年醫療人工智能(AI)的市場價值將超過17億美元。面向醫院外的數字醫療應用將增長30%,市場規模超過250億美元。
Frost&Sullivan合伙人、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高級副總裁Reenita Das認為,隨著零售、IT和醫療保健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阿里、騰訊、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和IBM等紛紛介入家庭健康領域,為公共衛生系統提供必要的推動力,以確保護理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以騰訊為例,騰訊醫療健康方面已有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建設微信智慧醫院以及電子健康卡、微信醫保支付等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了專業高效的科普平臺騰訊醫典,同時,打造覆蓋“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等全流程醫療AI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騰訊聯合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多家單位,啟動“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技術(AI+CDSS),構建自進化醫學知識庫,開發人工智能問診、分診、診斷和治療的決策支持系統。
Reenita Das表示,在全球范圍內,2019年醫療服務將以價值為導向,以全球化為重點,這將促使醫療服務提供商、藥物研發機構以及代工企業之間的風險分擔更加成熟,從而為提供商帶來商業價值。
她表示,約有80%的醫療健康行業從業人員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醫療、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將會改變行業游戲規則。其中,2019年醫療人工智能的價值將超過17億美元。
明年投資有望再加碼
清科醫療內部投研監測數據顯示,從2018年來看,醫療健康融資數量減少,但融資總額逆勢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共發生780起融資,總金額225億美元,同比增加20%,平均融資額達2800萬美元。其中,中國前三季度融資總額80億美元,超過2017年全年總額。
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高級分析師鄭琴表示,在中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醫藥的朝陽行業屬性很穩定。
Reenita Das表示,隨著新興市場占到制藥行業價值的二至三成,且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越來越多的全球藥品和醫療設備代工生產廠商選擇為亞洲醫療機構和亞洲人量身定制新產品。
中鈺資本管理合伙人林小軍近日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和日趨嚴格,行業集中度在提高,投資資金緊張,融資成本越來越高,兩極分化明顯,社會資金向大公司集中。雖然醫藥行業前景穩中向好,但從短期來看,投資仍應保持謹慎態度。
山西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出,醫療行業新政,既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機會。過去70%以上的制藥行業毛利率已成為歷史,當前時代賦予行業的機會在于是否擁有降本增效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向高端仿制藥進階。
報告指出,伴隨國家帶量采購政策落地實施,企業面臨較大的價格調整壓力。不過,降價并非意味著行業萎縮,在國內人口老齡化持續、居民支付能力提升、醫保支付結構調整到位等因素的推動下,醫藥行業依舊是國內增長預期明確的細分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