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已不足一個月,各電商巨頭們也在如火如荼的在籌備前期準備工作。外界除了期待阿里、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這次又能創造多高的成交額之外,其中各平臺的物流配送環節也是重中之重,到底誰又能創造更快的配送奇跡呢?
為了將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升級,各巨頭們已經在無人物流領域加大力度布局,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貨車的落地服務已經在上演。近日,成立僅僅2個月的無人駕駛貨運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牧月科技宣布獲得近50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當下,無人物流領域的新公司能在短時間內受到資本青睞,也進一步說明無人物流未來的發展潛力。
隨著國內一眾互聯網及物流加緊布局智慧物流領域,紛紛試水無人配送,無人配送將為全球物流業帶來巨大變革。雖說無人物流受資本垂青,各種黑科技也是層不出窮被,但目前在這領域還面臨不少的發展難題。巨頭們巨額成本投入到無人配送研發,未來如何找到一個盈利模式?要想真正讓高大上的無人配送落地,未來各方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新零售背景下人貨場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巨頭們紛紛升級裝備布局無人物流
一提到新零售,可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各企業都是想方設法的借助線上線下力量更為的為用戶服務,這估計也是催生新零售的普及的重要原因,因為消費者主權時代已經成為當下的潮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與需求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商家無限接近消費者內心訴求成為可能。
隨著“人”在新零售時代已經成為最核心的要素,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巨頭們需要從貨、場上下功夫。其中無人物流作為各巨頭們布局智慧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技術層面保障了智慧物流的發展與升級。巨頭們大力研發無人化硬件設施,其背后更深層的邏輯是它們想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物流當中,將無人物流深植于消費場景與零售產業上,從而讓它們能更好的在市場上占據領先優勢。
巨頭們在無人物流領域發力,除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其實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約為2669億元,同比增長21%,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
為了完成它們在無人物流上的宏圖大業,近年來,巨頭們都將目標放在技術化創新與技術驅動上,這也成為物流升級瞄準的重要方向。以蘇寧、京東、菜鳥、順豐等物流巨頭都抓緊了技術研發,紛紛推出“黑科技”產品打造無人化物流系統。
眼下雙11即將到來,這次也許也是巨頭們展示自家無人配送黑技術的一次大戰場,到底它們會有什么樣的驚艷技術能展現,外界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雖說巨頭們都在無人物流領域下大手筆的投入,但是這個市場畢竟還是處于發展初期,在光鮮亮眼的背后其實還存有不少的問題。
無人物流成為巨頭們曬黑科技的高發地 但火熱現象背后還有一些問題不能忽視
不得不說,相較于傳統物流的單一配送來說,看上去“高大上”的無人物流似乎更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個性化需求。在技術的驅動下,甚至不少人都認為無人物流將是未來物流業發展的大趨勢。當下,為了將無人物流盡快商業化落地,巨頭們都在無人物流領域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阿里巴巴宣布53億元增持菜鳥網絡,成為控股股東,并且計劃在未來5年內進一步投入1000億元,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
京東也宣布把智能化提高到戰略高度,繼無人倉、無人機、配送機器人等常態化運營后,京東物流的無人輕型貨車、無人配送站點也將開始運營;
蘇寧在去年就成立了物流S實驗室,主要圍繞精益生產和人工智能進行研究,如倉庫自動作業技術、綠色包裝技術、智能揀選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園區智能巡檢、AR/VR技術等。
巨頭們扎堆在無人物流領域進行全面布局,意圖打造一個完整的智慧物流生態,雖說想法很美好,但要想將無人物流真正落地實現商業化還是很難。目前來看這個看似很火熱的領域其實讓巨頭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
其一,在國內無人配送的送貨成本與人工送貨成本暫時沒有絕對性優勢
目前,國內物流行業仍處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年來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造成倉儲物流行業的履約成本水漲船高,因此這也是巨頭們想要借無人物流來解決高額人力成本的原因之一。但不得不說,無人配送的設備研發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在配送過程中并不能完全解決人力的問題。因此,從目前看,國內無人機送貨、送餐更像是一種噱頭。
其二,無人物流確實是一個美好愿景,但解決盈利問題還有待探索
雖說巨頭以雄厚的資本作為背后支撐,就算目前技術投入成本遠遠大于收益,企業也會義無反顧地開發,在研發成本高的前提下,未來如何實現盈利卻沒有具體的方案。畢竟現在不可能實現大規模的落地運營,還是處于試驗探索期的無人配送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三,無人物流的全面落地受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政策管制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如無人機受到航空管制權的限制,無人車受到各地路權的限制,企業要想將這些無人配送設備真正送上道路,能在空中不受限制的飛短期內還是不太現實的。除此之外,安全及標準、大數據支持、技術(載荷、電池續航)、人才等因素制約著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的規模化發展。
從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來看,短期內無人物流的發展確實還受很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坦白的說,智慧物流終歸是國內物流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對于所處不同賽道位置的巨頭們來說,未來還是有它們更大的發展機會的。
高大上的無人物流要想全面普及還很難 未來還需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機遇
巨頭們要想打造出一個成熟的無人物流體系,最基本的要求是各個環節都能實現緊密配合,從無人倉庫揀貨、無人貨車發貨、無人機、無人車的配送的完美配合。當下無人物流的這種完美契合要想實現還是具有很大難度,但對于還處于培育時期的無人物流來說,未來要想能迎來規模化普及化發展,還是離不開共同的努力。
第一, 無人物流的主攻地區應該要選好,在所需的地區率先實現規模化運營
當下,各巨頭的物流配送在大城市的服務還是挺完善,用戶下單后收到快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快速,當然這是由于城市里的配送人員已經很廣泛。但在三四線城市或者偏遠鄉村,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在這些地區嚴重缺乏,如果能利用無人物流率先在這些偏一點的地區為用戶服務,至少也抓住了這個龐大的市場。無人物流一旦在這些地區規模化運營,很快也會讓企業把成本賺回來。
第二, 政府需要營造一個適合無人技術發展的環境,這是無人配送設備落地的關鍵
只有政府放寬對于航空管制權、各地路權的限制,各家的無人配送隊伍才有真正落地為用戶服務的機會。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找到無人物流配送在配送環節上會出現哪些問題,比如在暴雨天氣引發的路面積水上,是否能研發出能涉水不受影響的無人車等,只有在復雜的場景里多多實踐,才能讓企業提升無人配送隊伍的硬軟實力。高興的是,如今各地政府也已經慢慢地意識到了這一趨勢,開始逐漸開放部分權利。
第三、巨頭們仍要加大對于無人物流領域的黑科技研發,用技術為服務增值
各家在布局智慧物流的格局上并無差異,但如何讓自家的無人物流配送占有更大的優勢,技術仍然是一較高下的核心因素。如何研發出更加智能的無人配送硬件,既能讓它保證效率,又能夠精準的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服務,這仍然需要巨頭們在無人物流領域里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只有提升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貨車等等的科技含量,讓科技真正為用戶帶來便利。
當下各巨頭們在無人物流配送領域拉開的差距并不大,未來誰才能在這領域成為絕對性的霸主,坐收智慧物流的市場紅利,最終還是要看誰能更快的讓高大上的無人物流大規模的商業落地了。到底誰能在無人物流率先實現商業化運作,未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