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蘇州市一個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商(所代理的兩三個牌子不公開),前前后后經歷了八年,算是集成界的一名老炮。昨天,一個沒怎么經常聯系的朋友不經意跟我說起他做集成商半年多的大致經歷,兩個字,虧了,他所代理的牌子不說了。
剛開始入行時,他沒說在做智能家居工程代理商,他后來的意思是所謂的當初不想搶我生意。但,這可能是他自己的狹隘了。
這么說吧,去年以來,我發現身邊做智能家居經銷商、集成商的人真是多了很多,有理性的,也有盲目的,各人冷暖自知。但如果選擇得當,現在是做智能家居最好的時候。
作為集成界干了八年的老炮,結合自己的一些見聞吐個槽,我不保證這都是干貨,但一個很專業、有實力、有前景的智能家居公司是什么樣子,要從哪些方面去看,都離不開硬件、APP、品牌、設計、服務、技術方向,比較下來,心理不就有底了。
硬件是自主研發嗎
智能家居,最核心的就是硬件!!智能家居的產品研發看起來并不難,很多在校大學生都能搗鼓一個電路板出來,但是,測試版的智能家居和量產版的智能硬件是兩回事,做到又穩定、用戶體驗又好、還能接受批量使用的檢驗,那就和實驗室做研發是天差地別了。
所以,一個好的智能家居公司,硬件產品一定要有從設計、開發到生產的自主能力。但是,我的經歷告訴我,智能家居行業里沒有一家公司100%自主開發所有的硬件產品(當然,100%做自主研發可能沒那個必要),話說回來,主要產品線、核心硬件,如智能主機(有的管它叫智能網關)、智能開關面板和智能控制類產品,這必須是自主開發,不然的話,那是用了行業里的公模方案,或者干脆讓別的公司貼牌生產。不得不說,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公司不多,大部分公司只有硬件開模、組裝生產的能力。
除自主研發能力外,要看一家公司的硬件完整度,絕大部分公司不能提供完整的產品,極少數公司可以提供。舉例說,杜亞、向往等,不能說人家不算智能家居公司,但它們不是有完整產品的智能家居公司。
很少有什么行業像智能家居行業那樣技術跨度大,我的理解是,自主研發公司的起步門檻,研發人員占比不應低于25%;自主研發中的創新公司,研發人員占比至少40%甚至更高。
APP體驗好不好
通用的APP大家都用過,這不用我說點什么,但是智能家居APP,它是要連接硬件一起來用的。這是向用戶直觀呈現的交互體驗,它的重要性不輸硬件產品。誰要是忽略了這一點,他會掉進坑里的。
智能家居行業里的APP有三種情況,第一是純自主開發,每一行代碼(包括迭代更新的)都是自己寫的;第二是半自主開發,APP開發甩給了外包公司,第三是用了APP公版,改一下APP的LOGO。
有人做過智能家居APP分類,智能家居公版APP不少于60%,外包APP超過30%,自主APP不到10%。如不是自主開發,APP一年半載是更新不了的,僅從成本上考慮它也不會更新,想要好的體驗,可能嗎?但另一方面,也見過平均不到一個月更新一個版本的APP,這樣的速度連很多互聯網公司不一定做到了,它的交互體驗就算不是最好的,也是差不了的。
以我體驗不下六七個智能家居APP來說,小米、智家365、微聯是極少數做到了跟一般資訊APP差不多體驗的自主APP,快思聰、Control 4、路創等洋品牌APP那就呵呵了,它們可能要優先考慮國外市場而不習慣為國內用戶改變,但這是一個典型的作死節奏。
品牌有影響嗎
品牌說起來比較虛,智能家居行業里也一樣。很多公司標榜是XX品牌,或者是XXX第一品牌。這是很多集成商、經銷商容易被忽悠的地方,前面提到那個做虧了的朋友,就是因為選擇智能家居公司不慎中招了。
什么樣的公司稱得上是智能家居品牌?什么樣的品牌算是有影響力的品牌?
洋品牌嗎?以前是,放在今天不一定是,除個別洋品牌都是布線技術,價格高的非常離譜。智能家居這個東西,土壕早就不是主要客戶,別想著年輕的有錢人像老土壕那樣一擲千金。有這兩大死穴在,你一年做死了能多過五六個項目嗎,這都做不到,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BAT大公司嗎?也不是,BAT、華為涉足智能家居了,它們的影響力也很牛逼,可它們不是智能家居行業里的什么品牌,要不你讓它們自己提供點具體的產品試試!!
本土的產品公司嗎?是,智能家居行業里的品牌有沒有強勢一點的影響力,其實是容易看出來的。媒體對它有興趣嗎,它在媒體上出現的次數,媒體上說了它什么。另外,資本對它有興趣嗎,有沒有被巨頭收購或者大項融資。還有,開發商對它有興趣嗎,有哪些開發商敢用它們的產品(注意了,不是簽了戰略合作協議,而是真實的批量安裝)。
簡單的判斷是,智能家居還沒有像其它行業到處打廣告的時候,只看它被媒體提及的頻率,經常出現的是影響力品牌,很少被媒體提到的公司,它很難是個品牌。話糙,但理不糙。
設計做的怎么樣
以前,做智能家居靠什么,可能要靠忽悠,彼此心照不喧。但實話說,干這行的老炮們,做到了今天,發現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功能差異已經越來越小了。硬件功能再好,沒個好看的樣子,誰給我忽悠試試?那靠什么?硬件要有好的外觀設計,客戶看了有買的沖動更好。
你們也不看看,現在那些建材、家居都玩出多少花樣了,那些希望居室環境升級的客戶,會選擇一個難看的產品裝上自家墻壁嗎?不可能!
這不是說用得起智能家居的人就想好看的產品,而是說現在的人,家里用的、身上穿的,只要是買得起的東西,一定靠外觀線條和它的配色說話。所以,也別低估了一些本土的智能家居公司,有的公司開發產品已考慮的非常細致了,如一件產品安裝在墻壁什么位置、怎樣的高度和怎么安裝更好看。
以我最近兩年參加的五場展會看,智能家居行業里的工業設計,總的來說比以往有所進步,但要是說誰得到了市場公認,可能還沒到那個時候。國際和國內很有影響的產品設計獎,小米、歐瑞博都拿了很多,它們就得到了公認?也不一定,只是說小米、歐瑞博有不同的產品獲獎,不排除它們可能悟到了什么。
服務能接地氣嗎
服務,總的來說也是虛的,代理商很在意的事項寫進了合同,可能踏實一點,但也不用過于糾結條款本身。其實,判斷一家智能家居公司能不能做好服務也不難。
專注度是要看的,如果智能家居是一家公司的唯一業務或者主營業務,專注度不會差到哪里去。比方說,海康、大華、菲利浦、路創等,它們也有智能家居業務,但智能家居只是這些公司很小甚至忽略不計的業務,它們對智能家居的重視程度,那是可以推測的。
專業度也要看,大部分智能家居公司就是招個商,然后就扔在那里。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個公司本部提供針對我這個地區的宣傳支持,但有的公司全年都沒有宣傳,這談何支持?另外,展架、展箱等VI物料齊備,這是起碼的支持,光有這些也是不夠的。我們隨時出去拜訪客戶,現場怎么向客戶提案。有的公司沒有合適的工具,但有的公司也做的不錯,上了PRM系統,經銷商、集成商隨時向客戶提出方案、產品清單、安裝位置、預覽效果和項目預算,客戶當場就能看到要用多少錢、裝成什么樣體驗的智能家居。
做有線還是無線
做有線還是無線,這通常不應該是個問題。智能家居最初是跟著有線技術來的,從樓宇自動化轉向家庭自動化。那個時候,用智能家居的人少之又少。大概2013年左右,除了原來廠商堅持之外,有線智能家居沒有新廠進入,新的智能家居系統都脫離了有線技術方向。
坦率說,有線智能家居多與洋品牌有關,霍尼韋爾、ABB、路創等,它的一個死穴是單價太高(動不動二三十萬一套是離譜的),與愛好換新的社會趨勢都脫節了。對集成商、經銷商來說,你如果沒有強大的資源背景,那是玩不轉的,只適合持有乙級以上工程資質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公司去做。你像有的同行掉進了坑里,一半以上的原因是代理了有線技術的智能家居,客人不買賬,庫存用不出去。
一句話,有線智能家居一時半會還不會死掉,但作為一個要進入家庭用的智能家居行業,那也挺不過兩三年了。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有線技術一直搞不定的市場,現在都留給了無線技術,并不是說無線技術有多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