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手機屏幕,智能門鎖自動感應解鎖;開電燈、拉窗簾也無須自己動手,手機安裝應用軟件皆可控制……在合肥市金寨路一家智能家居體驗館內,智能家居產品琳瑯滿目。
“智能家居能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互聯到一起,并且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等多種功能。”合肥卓居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有春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智能家居市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潛力研究分析報告》,2006年至201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年增長率為20%,預計2012年至2020年,年增長率將達到25%左右,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76億元。
智能家居的前景毋庸置疑,但要在中短期內大面積推廣面臨不少困難。余有春給記者算過一筆賬:一套功能比較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常規的燈光遙控控制、電器遠程控制、電動窗簾遙控、多房間家庭背景音樂及視頻共享功能、安防報警及網絡視頻監控功能,采用國產品牌至少需要2萬至3萬元,而國際品牌在5萬至10萬元。
除了產品貴,智能家居的施工費用也不便宜。智能家居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綜合布線,復雜的系統設置與安裝調試,也會花費不少人力成本,而且都必須由專業的智能家居設計公司與工程師進行全面的智能化設計與安裝調試。
“高科技研發、小規模生產使得智能家居成本居高不下。”合肥米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操文祥也表示,不菲的智能家居裝修費用“嚇跑”了一大批普通消費者,如果能夠降低價格,在大眾市場普及也就不成問題了。“我們公司正在進行成本控制,消費者也可以分系統安裝智能家居,譬如安裝單個安防系統、照明系統等,現在最少3000元就可以享受智能家居帶來的愉悅感。”
目前,不少智能家居公司與房地產商進行合作,在合肥的多家樓盤樣板間內,都可以見到智能家居的身影。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房地產由粗放向集約式轉型,產品設計也逐漸由標準化向個性化轉型,開始有房企選擇為旗下部分產品線配置智能家居以提高項目的含金量,給智能家居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廠商各自為陣,缺乏統一標準,產品體驗感有待提升
省城市民金先生3月份裝修新房時考慮過智能家居,但落地執行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拋開價格因素,智能家居的產品體驗感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金先生說,目前有些智能家居產品不僅不便捷,反而給用戶添加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部分智能燈泡需要打開手機應用軟件才能點亮,這相比按下開關就能打開的普通燈具來說,反而是多此一舉。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智能家居的功能很多,但是這些功能操作并不方便。許多廠家宣稱自己的產品是簡約化設計、傻瓜化操作,但實際操作很繁瑣。“造成智能家居產品‘繁雜’和‘花哨’的原因,并不是用戶本身的需求所在,而是一些廠家為了刺激消費,在產品功能和設計上增加噱頭和賣點。這實際是一種忽視產品的品質而盲目擴大市場份額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智能家居的良性發展,不但降低了智能家居廠商的信譽度,也達不到智能家居預期的效果,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從事智能家居行業3年多的潘先生說。
除了一些產品成“雞肋”,標準不一也讓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受限。“由于各廠商按照不同的接口標準和協議進行生產,所以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較為困難,使得用戶體驗大打折扣。”余有春說,目前各大廠商各自為陣、系統操作復雜、產品缺乏穩定性、協調性等問題,制約智能家居的市場的發展。
操文祥也表示,智能家居市場的廠商較多,但沒有一個品牌可以涵蓋智能家居的所有內容,且越來越多的用戶要求廠商能為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對于智能家居系統而言,一個通用、開放、穩定、標準的系統總線對于解決方案的完整性、產品的穩定性和功能的延伸性非常重要。據了解,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的建議,希望改變各廠商技術路線、通訊協議、使用標準差別巨大的現狀。
市場快速生長,忽視安全漏洞監控,急需在安全性上下功夫
近年來,家電企業陸續提出智能化戰略,大規模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然而智能家居快速成長中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出現。
今年央視“3 15”晚會揭秘了智能家居存在泄露隱私、財產損失等安全隱患。相關安全專家介紹,智能家居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在網絡安全、設備安全、系統安全以及數據存儲和隱私安全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完善。
惠普公司的一項研究發現,十大熱門智能家居設備中,存在上百個安全漏洞。包括“電視、網絡攝像頭、遙控插座、門鎖、家用警報器和車庫門遙控開關”等。惠普稱,它們發現的漏洞是多方面的,諸如操作密碼過于簡單;與網絡連接時無加密,易遭攻擊;設備會收集用戶的電子郵件地址、家庭住址、姓名或生日等個人信息等。這些安全性極弱的環節,都可能成為黑客入侵智能家居系統的源頭所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智能家居、物聯網處于發展初期,技術不成熟;企業急于搶占市場,將精力主要放在產品和市場宣傳上,還沒有將安全問題放到重要日程上等因素導致了安全問題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