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物聯網行業目前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不同品牌之間的設備不能兼容互通,導致用戶體驗較差,嚴重阻礙了智能家居行業的爆發。海爾試圖通過打造開放平臺的形式,撬動智能家居近千億的市場規模,但是短期內,其盈利來源還是依賴硬件,而非生態圈和軟件服務。
盡管智能家居的“智能”還未令人有切身體會,但也不妨礙巨頭們的布局。
3月8日,海爾集團發布了海爾U+智慧生活2.0,并與微軟簽定了智慧家庭戰略合作。雙方在合作的基礎上首推“U+智慧生活大腦”,U+大腦成為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思考決策的核心,可以像人一樣“能聽、能看、會說、能思考、有情感”,并且能夠感知用戶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喜好,主動提供服務。
“如今已經進入到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但是,萬物怎么聯、怎么互通,是海爾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海爾集團輪值主席梁海山表示,海爾向互聯網企業的轉型,目標是建立一個互聯互通的新平臺,共創共贏的新生態。
不過,物聯網行業目前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不同品牌之間的設備不能兼容互通,導致用戶體驗較差,嚴重阻礙了智能家居行業的爆發。不難發現,海爾試圖通過打造開放平臺的形式,撬動智能家居近千億的市場規模,但是短期內,其盈利來源還是依賴硬件,而非生態圈和軟件服務。
場景互動化
物聯網領域的市場空間毋庸置疑,包括電器、通信、互聯網等各個行業的企業都已經推出智能硬件產品。但令人尷尬的是,每個品牌、產品對應的APP不同,用戶需要不斷下載才能使用,因此,用戶習慣很難養成。
記者了解到,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憑借其開放的接口協議,不僅可以讓任何品類的家電、不同的服務接入到系統中,還在系統中實現互聯互通。同時,海爾將以U+智慧生活大腦、海爾優家APP2.0以及網器生態場景商務模式率先布局物聯網。
依托U+智慧平臺,海爾家電開始從終端硬件向“智能交互入口網器”轉變,轉而為用戶提供一整套的生活解決方案。以智慧空氣生態圈為例,海爾整合天樽、天鉑、空氣魔方等硬件以及云服務等軟件,用戶可根據具體需求自主調節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及潔凈度。
梁海山坦言,和用戶互聯并非單純的零距離,而是要實現零距離的聯通,把電器變成網器,才能和用戶連接起來。
“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對智慧體驗的訴求,可通過互聯互通的平臺連到企業的各個部門,最后變成產品和服務。”
海爾官方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發布U+智能平臺的戰略架構以來,目前用戶已達1.3億。
目前,除了海爾、格力等主流家電廠商開始向智能硬件轉型,一大批新奇的智能硬件也利用眾籌模式走向千家萬戶。
淘寶眾籌總經理高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傳統家用電器做智能硬件是希望借此打造場景聯動化,成本其實并不高,比如一款加入WiFi模塊的阿里智能云技術烤箱,成本也不過多了19塊錢。
“家電企業必須要意識到,脫離了互動化來談智能化都是偽智能,智能絕對不是控制開關那么簡單,而是讓家居動起來。比如智能烤箱可以建立社群,讓用戶通過上傳菜譜、討論美食等留下來。”
撬動千億市場
無獨有偶,美的集團也在昨天正式發布M-Smart智慧生態計劃,宣布智慧生活運營服務平臺開放落地,而美的智慧生活服務將在明年全面上線運營。
美的首席技術官胡自強表示,美的智能家居戰略的每一步都經過集團詳細的論證與準備,從去中心化開始,實現真正兼容,各方數據互聯、互動、互認,彼此之間是耦合式的關系、相互嵌入服務,相互賦能。
隨著領頭企業的積極推動,智能家居行業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據《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5》顯示,得益于市場上不斷增多的智能家居硬件產品,以及在消費者市場的日漸普及,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16年將出現明顯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
不過,普通消費者對智能硬件似乎并不感冒。記者注意到,在微博上不少用戶認為智能家電只是功能的疊加,并未帶來真正革命性的變化。“最多只是互聯網化,談不上智能化,甚至是給生活做加法。”
不得不說的是,不同產品的智能化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電視機、空調、彩電等大型電器已經全面向智能化轉型,而其他產品目前還處于過渡階段。
拓墣產業研究所物聯網分析師劉耕睿認為,目前智慧家電各廠商所推出的平臺都不一樣,產品同質化趨勢嚴重,導致消費者用起來沒有想象中便利,所以產品銷售上并沒有很大的吸引力。“智能家電無論如何變化,實用、生活化、操作簡單還是最核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