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了好段時間,現在一月出貨量也就幾百臺!”小李(化名)站在一個智慧家庭產業論壇展示大廳的展示臺前向同行抱怨。
小李的公司不久前才進入時下熱潮行業——智能家居,最近他們針對智能家居出了一款新產品,盡管創新突出、定位明確,銷路依然打不開。“我們還好,準備年銷售量達30萬個。”相比小李的萎靡,同行老張(同為化名)顯得自信滿滿。盡管老張隨后長篇介紹自家產品的制作工藝怎樣優良、品牌定位如何精準,小李最為在意的還是老張后面的話,“我們早就進入聯想的實體店渠道!”——這著實讓小李羨慕不已。
隨著智能家庭興起,盡管大廠家先后布局,靈活的中小企業也看到機會,圍繞智能家居發布各種新品。目前來講,智能家居新產品的銷售無非兩種:電商跟社會渠道。然而中小企業沒有自主成功的電商渠道;同時,由于成本問題,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社會渠道。有效的方法就是跟上面老張的公司一樣,找擁有渠道的大企業合作。
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對擁有渠道的大廠家,中小企業還需“被選擇”。
“我們可是聯想某個地區的重要合作商,對聯想有著較大銷售額貢獻!”老張稱。聯想也有自己的智能家居業務,能讓其不計較與“對手”分享渠道,肯定需要符合自身的“利益”:首先得有銷量,可以為其帶來價值;其次,產品創新過關。在整個智能家居火熱的當下,大廠家都在為自己的智能家居渠道布局,目前大企業創新匱乏,聯想或許還奢想活躍的合作商能“豐富”其智能家居渠道。然而身處眾廠家的夾縫中,創新真的很難。
中小企業的活力
隨著物聯網發展,智能家居火熱,各個廠家圍繞智能家庭開始布局。首先互聯網企業各種出招,以小米、樂視、百度為主的互聯網企業靠電視盒子、智能路由以及各種可穿戴設備等硬件先后對家庭布局;而蘇寧、京東也靠自己的電商渠道進軍智能家居腹地。當然也少不了傳統家電行業,譬如海爾則從智能電視、智能烤箱、智能空調、智能熱水器等方面拉長戰線,不僅尋找合作廠家,更推出自主APP操作軟件,構筑專一針對智能家居U+模式。
盡管智能家居表面熱火,背后卻是創新的短缺。首先,互聯網企業相繼推出的智能電視盒子、智能路由器等硬件已出現同質化;其次,針對傳統家電的智能電烤箱、智能空調、智能熱水器等都在試水階段,未來普及還有一段距離。
相對大廠家而言,中小企業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極易創新。盡管各個行業的大廠家先后進入,表面看留下較小空間,實際上,智能家居滲入性很強——把目光定焦于細分市場,細分后,我們會發現市場凸顯:譬如針對母嬰特殊人群的智能監測,針對老人子女的健康智能護理,都有一定市場。當然細分市場也決定了其局限性——短期難以盈利,這便不為大廠家接受,卻是中小企業的機遇。
增值服務成關鍵
很多情況下,對中小企業而言,發展的壓力不是創新而是降價。價格戰是大企業的“專利”,絕非中小企業能承受。智能手機是個明顯的例子:相同的產品,基于對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大企業往往可以把價格壓得很低。盡管智能機跟智能家居產品定位不同,卻又極度相似。其實大廠家圍繞電視盒子、智能路由器之間的硬件價格戰早已開打。
星巴克咖啡一杯賣十幾塊,消費者說也值,因為里面包含了“服務”;同樣,面對硬件價格戰,中小企業是不是提前繞過拼硬件性價比的惡性圈,也關注下智能家居硬件背后的增值服務?
在某一個智能家庭論壇場合中,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視聽產品處副處長曲曉杰稱,談到智能家居,大多情況下我們認為是基于硬件為用戶提供了一種便捷,其實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對智能家居再進行下切換,也可以為企業帶來增值服務;他表示,譬如空氣,北京今年春天起霧霾比較嚴重,空調可以過濾,過濾就是一個增值服務。
其實,假若企業就硬件再提供一些好的服務,收費無需太多,一個月十元,消費者完全可以接受。
細節是魔鬼
大廠家也好,中小廠家也罷,產品為用戶接受,首先還需做好產品。就此,我們讓開頭的場景繼續:談到最后,老張又回到自己產品的制造工藝的陳述上——“外面的拋光借鑒了國外工藝,特殊場景下的應對更是經歷了無數次測試”,看到小李旁邊有點嘲諷他自夸的意味,老張掏出打火機,打著,直接在自家的一款產品上烤——只見外殼慢慢發黑,卻始終沒有燒起來。“我們的產品可是經過在各種狀況測試的,最起碼要求不能起火!”老張表示,對于插銷類的家居產品這是最基本的一點。
好的產品不僅擁有好的質量,也應該有時尚的外表,甚至好的命名。兩家公司產品不同,所以外部設計不好對比,這里不再評判,只簡單對比下命名。
老張公司的智能家居產品是WIFI插座,小李的公司是個基于云端的音響;兩家產命名:前者就是“WIFI插座”,而后者只簡單命為“音響”。命名本身就明確著產品功能及目標客戶群,老張公司的產品功能一覽而明,小李那邊根本沒讓人發現其產品的亮點。由此,盡管產品不同,兩家背后的運營差距是不是也可窺探一番?
如今,智能家庭大廠家眾多,相比大廠商,中小企業競爭能力有限,而“細節是魔鬼”——不僅決定了創新能力,也決定了其未來業務開展能力;那么中小廠家更應該用心做好細節,其中就包括命名,要知道,作為產品的第一張名片,有時候一個命名也可以直接定義其產品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