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2014年是智能家居元年,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說這話的人不是媒體就是外行:這樣的說法把海信海爾西門子往哪兒擺?這些可都是老牌的傳統家電企業,也曾經貨真價實的在智能家居的 汪洋大海中撲騰過好一陣子,雖說到最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淹了個半死,但也能稱得上是智能家居行業的先烈了。當然,今年智能家居的概念能夠重新被炒熱, 這和兩個互聯網與硬件的跨界巨頭不約而同宣布進軍這個領域是分不開的:基本上是前后腳的時間蘋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而Google也宣布收 購智能家居企業Nest lab;可見這種大體量的公司真是一舉一動不僅牽動人心而且還能吸足眼球啊。
相 比較大公司的戰略方向,更能吸引眼球的應該是網友們喜聞樂見的八卦消息:就在這兩天,微信朋友圈里連續被一組如此勁爆的消息刷屏:一家在小米路由器第三輪 公測時曾經被稱作親密合作伙伴的供應商,突然反戈一擊指責小米背信棄義,把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究個遍后一腳踢開自己單干(好吧我還是把名字點出來,這家供應 商叫做Broadlink),直接導致網上又吵翻了天,有職責雷軍故伎重施不地道的,也有嘲諷Broadlink為炒作拉投資沒底線無節操的,對于這種種 不理智的行為,我只想說:如果小米偷技術以及Broadlink簽Term 的時候你沒有在現場親眼所見而只是依靠所謂四大不靠譜“我親戚/我同學/我鄰居/我朋友”這類的傳言,最好還是乖乖把嘴閉上等著看專業分析吧,參與罵戰這 種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動,不適合你參加。
揪住八卦消息死纏爛打不是我們的風格,依靠行業知識與經驗客觀分析才是智能電視行業觀察團隊的價值所在,接下來我們就花上一些時間分析下這個問題:Broadlink現有的技術方案與小米準備獨立開發的智能家居平臺究竟有何異同以及哪一種才能代表智能家居真正的發展方向?
我們先從Broadlink談起。Broadlink的智能家居方案選擇的目標,是去覆蓋存量家電市場,主要采用的是紅外控制的方式。按照我們的分析,Broadlink采用這種方式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作為一家初創企業,現階段的目標是盡可能的擴展用戶從而做出的選擇。而對于紅外控制這個功能我們也在此稍稍普及一下,國內外在很早之前就有相當多的高度整合方案,國內最著名的就是萬能遙控器,可以控制多個品牌的電視、機頂盒等產品,價格從5-35元不 等(大部分包郵),而國外的著名產品則是高大上的羅技Harmony系列,這只遙控器中的戰斗機竟然支持可編程以及同步操縱6個設備等高端應用(太逆天了有木有?)!
從產品功能上來看,紅外遙控方案的優勢在于:
1. 紅外碼相對開放(常用的就是NEC以及飛利浦RC5 RC6等10套左右的編碼方案);
2. 數據容易獲得(某某精靈早就被人拖庫獲得全部數據搞得紅外碼滿天飛了);
3. 學習簡單(淘寶上紅外碼分析儀旗艦機型也就是幾百塊人民幣)。
但我們這里要著重展開的是紅外控制的弱點:基于紅外方案的信號傳遞,是一個純單向的信號發送過程,也就是說當信號從遙控端發出后,接收端是否完整的收到了指令以及是否執行了指令,發射端無法獲得任何反饋,更談不上和接收端進行確認,這種先天性的缺陷使得紅外控制也只能成為一個單向的簡單控制工具,而且很可能是低可靠性的(相信用空調遙控器的同學們都有感受,經常按了以后空調沒有相應的反應,還需要多按幾次遙控器)這樣的話,與其把這套設備叫做智能家居設備,還不如叫做中控設備了。
雖然說紅外控制的使用場景相對存在局限性,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中,還是有著獨特的價值,這里我們先留個包袱,在以后的文章中,將會有詳細的闡述。
接下來該說說小米了。
小米做智能家居,早就已經不是秘密了:在今年的5月份舉辦的數字電視年度盛典上,小米智能家居的相關負責人就已經介紹了小米對于這方面的動向(科技/通訊 /互聯網媒體或自媒體的朋友們不要面面相覷,我知道你們是不關注數字電視這個根本不高大上的行業的,當然我也很奇怪小米為啥會參加這個會……),網上能夠到相關人士的發言全文速記稿,這里我只是把幾個核心點抽出來分析一下:
首先,小米的智能家庭戰略,基本上放棄了現有的存量家電設備,而直接考慮的是未來設備之間如何形成穩定高效的互聯互通。在小米來看,存量設備的家用電器產品從產品定義角度并非為智能 家居體系所設計,如果只從開關與簡單調諧(音量大小,溫度高低等)這種功能來看意義并不大,還達不到自己心目中智能家居的層面。
其次,直接從芯片層面給家電廠商進行支持,是一個非常大膽甚至冒險的選擇,但確實擊中了家電廠商特別是小家電廠商的痛點。對于傳統家電行業的硬件產品研發 中,對于互聯網服務的開發能力實際上一直是一個短板,這從傳統功能電視向智能電視演化的過程中就暴露的淋漓盡致,也正因為此,對于小米的這個套路,中小型 家電企業應該是非常歡迎的,畢竟對于體量本來就不大的他們,再去養活一只龐大的軟件服務工程師團隊的成本過于高昂,而從另外一方面說,小米提供了智能家居 互聯芯片,客觀上也要增加廠商的BOM成本與開發成本,這部分成本要怎么消化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芯片如果達不到一個特別大的數量會導致價格非常昂貴,這里面小米是否會采取NRE甚至是BOM直接貼補的方式以求快速拓展自己的平臺覆蓋范圍,實際上就要考量雷軍對于這塊的執著與勇氣了。
再次,和大型家電企業的關系如何協調。
前 文中提到,如海信海爾西門子等大型家電企業,其實已經有了或有過成形的智能家居思路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自己體系內的封閉生態,對于小米這種期望將整條生態鏈 都打通的思路,家電廠商的傳統思路上還是持謹慎態度,那么如何去說服傳統家電廠商特別是大型的廠商,是小米要面對的一個挑戰,是否能夠采取更加深度合作的方式,從而先從某一個廠商打開突破口(比如格力),就要看雷軍的說服能力以及誠意了。
最后,同其他智能家居生態如何并存。
文章的開篇提到,蘋果和谷歌也在今年發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或平臺,那么如何解決與蘋果和谷歌各自平臺的兼容性,也是小米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目前 來看,谷歌的生態相對來說開放,只要在軟件設計上兼容即可正常的互聯互通以及協作,但對于蘋果的HomeKit而言,現在雖然采用的是授權芯片認證的方 式,在現階段還可以用錢來搞定(平心而論在生態系統這方面花錢能解決的事兒都不是大事兒),但誰也無法明確這樣的有條件開放政策會延續多久,屆時又該采用什么方式來解決問題。
經過上面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紅外控制方案更像是一個過渡產品,在短時間內可以讓極客等對于這類功能抱有極大好奇心的用戶去嘗試;而從底層芯片入手,直接將互聯互通的技術基礎植入未來的硬件之中的思路,從整個產業環境和商業模式上能夠看到更多的機會。小米的智能家居這條路是否能夠走下去,就要看雷軍的信心和勇氣,是否能夠堅定不移的照著戰略進行持續投入了,畢竟智能家居還是一個待引爆的行業,在集中爆發之前,還是需要有一段艱苦的耕耘期的。
外一篇:關于在智能家居行業中,創業者是否還有機會。
在最后,回答一個問題:在目前的智能家居競爭環境中,個人創業者是否還有機會做大做強?
我們可以這樣講: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創業者都是有自己的機會的,前提是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方向,也就是能做什么以及該做什么。分析當前的智能家居競爭環境,已經成為大公司跑馬圈地的新戰場,對于創業者而言,想從平臺角度做大做強已經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但對于這樣一個新生的行業而言,真正與用戶接觸的智能家居設備產品還很匱乏,只要結合自身的優勢,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并將產品的體驗做好且持續優化,那么就有機會占領用戶市場并且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從而與大公司“叫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