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真正的智能家居并非利用手機控制,而是根本無需人來參與,就能自主完成工作。手機控制的確不能算得上智能,充其量就是一個控制器,但真正的智能家居就是不需要人來參與嗎?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就智能手機與智能家居的相互關系進行說起。
從二者聯系上來看,智能手機是智能家居軟件應用的載體和“遙控器”,但并不唯一,智能家居還能通過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進行控制和管理;從單獨個體來看,智能手機更傾向于占用我們的時間,使不少人沉入其中,心甘情愿地做一個“低頭黨”,而智能家居則是占領我們的空間,遍布家庭的各個角落,意在營造舒適、健康、高效的家居生活環境。
同為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的出現并不智能手機晚,但真正普及的卻是后來的智能手機而不是智能家居。即便現在看來,智能手機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而智能家居卻還是少數人的“專利”,“技術落地”已經實現,但“走入尋常百姓家”還只一句口號,“尋常百姓家”不是用不起就是不需要。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智能手機是通信工具,是人們的剛性需求,是生活必需品,智能家居則是有則更好,沒有也不少。不過,如果這樣認為那就是真得太簡單了。
我們完全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功能手機與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好,我們選擇智能手機而摒棄功能手機,普通家居與智能家居,也是智能家居好,我們卻為什么不選擇智能家居代替普通家居呢?可能有很多人會認為智能家居貴,但蘋果知能手機也不但宜,還有那么多人瘋狂追逐蘋果智能手機,這又找誰說理去。事實上,現在的智能家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貴,知名品牌物聯傳感推出的惠民套餐價最低也就五千余遠,也就是說幾件智能家居產品加起來還不及一個蘋果iphone6貴。
智能手機有足夠高的用戶粘性,而在用戶粘性的基礎上又能給用戶帶來較好的體驗,相反智能家居并不能達到這個效果。除了傳統的接聽電話、發送信息等功能外,智能手機讓用戶可以從中體驗到更多樂趣,因而用戶接聽電話、發送信息等操作之余,不但不會減少智能手機的使用時間,反而會投入更多的精力。智能家居也是體驗式消費,沒有良好的體驗,用戶是不會輕易進行消費,即便進行消費了,但沒有足夠的用戶粘性,智能家居還是有可能被打進“冷宮”。
在智能家居還在客廳外“徘徊”的時候,智能家居如果所有功能都自己來完成,卻沒有人來參與的話,用戶如何能獲得自己親自操作來帶來智能化體驗和樂趣?怎么又會把它請到客廳中來?相反,在這個階段,智能家居需要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參與度,而是提高用戶的使用粘性,讓用戶有足夠時間進行體驗,而不是僅限于下班之后和上班之前。同保險一樣,經常用不到的東西,大多人數就可能會直接忽略不計,而不是以備不時之需,智能家居沒有用戶的足夠參與和足夠的使用粘性,用戶還會買賬?不要說五千塊,可能五百塊也會覺得物無所值。
不過,智能家居的用戶粘性并不僅限于智能家居的硬件,安裝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上的軟件應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對比最初較為精簡的單純控制軟件,如今的智能家居應用的確有很大進步,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包括物聯傳感的“智能家居HD”不少整合了社交、“搖一搖”、NFC等用戶參與度高和體驗好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用戶參與度和體驗的提高實際上是主要靠對智能家居設備控制方式的改變。但無論是通過手機、手表等設備控制,還是利用聲音、手勢控制,智能家居的主體都是用戶,用戶通過不同的控制方式達到對智能家居良好的體驗效果,才能使用戶的粘性得到提高,才能使智能家居對用戶產生更大的“回家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