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也就是農歷新年工廠開工后的一整月。去年熱炒中的輕智能家居在今年逐漸變為實物,筆者也拿到了這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僅在此分享一下體驗中的不流暢。
用戶系統
用戶系統的取舍可以說見仁見智,首先它對用戶的行為和數據有更好的監控,有利維護黏性推動增值業務。但在筆者的體驗中,強制捆綁用戶系統是比較蛋疼的。因為輕家居設備基本在本地WiFi、藍牙組網,假如出現服務器端的問題導致用戶無法登錄,那么本地完好的硬件無法使用。 當然,云和多設備共享都要求綁定到賬號,但這種共享需求完全沒有本地使用那么急迫。
售后體系
作為輕智能家居量產的初期,硬件不穩定帶來的故障都很詭異。筆者前陣拿到的一臺輕家居中控就因為網口接觸一直無法登錄到設備,遠程跟攻城師調試還是沒能解決問題,最后更換了一套了事。
在這個階段,輕家居的用戶還是熟悉科技產品、對細節容忍度比較高的年輕用戶。大規模推動以后,硬件的品質會穩定下來但隨之而來的是普通(小白)用戶增加,輕家居硬件如果出現問題試圖跟老人或者白富美解決似乎不太可能。短期內建立遍布全國的售后體系也不現實,最實際的做法是能抱住傳統家電廠商的大腿,借勢他們遍布全國的維修網點。
操作步驟
如果上面的用戶系統和硬件都沒有問題,那么恭喜你終于可以開始倒騰了。
輕家居的主要功能就是減少管理成本,大家現在主要做的是遙控、定時和IFTTT。比較一個簡單家電(比如臺燈)和輕家居的使用流程,臺燈大致是走過去=》打開開關,輕家居是直接app操作;如果能讓用戶感受到便利,那就要盡可能減少app操作的步驟。App操作至少是打開app=》登錄賬號(如有)=》選擇設備=選擇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盡可能使用圖形化界面,在能識別的情況下盡可能不要用二級菜單,否則點擊數只會越來越多。
Win的下拉菜單曾經是二級菜單的典范...
另外,傳說蘋果在iOS設計時是有專人來數操作點擊數。這個時期的智能硬件用戶都是從軟件鼎盛過渡來的,盡管是硬件的種子用戶但大家對爛交互的容忍度還是比較低的。
光污染
新硬件無論是出于裝逼的需求還是顯示的需求往往會內置LED,而且往往不只一個。白天的時候,這些設備閃啊閃帶來了濃濃的極客感,但想象一下到了晚上這堆東西不停地閃著藍綠紅黃的光?并且除了客廳設備,還會有相當一部分會放在臥室,比如空氣檢測、路由等等...筆者只能暗暗說一句尼瑪,然后戴上眼罩。臥室里的輕家居其實可以帶上一個簡單的夜間模式,到了晚上直接把所有的面板燈都關閉。
用戶反饋
這大概是所有非互聯網背景團隊的共性,雖然叫囂著要學習互聯網思維,但幾個app內都沒有找見反饋的入口?,F在絕大部分的智能硬件團隊都能找到它的微博、微信公號,大致有1/3處于僵尸狀態。產品迭代依靠用戶,但app連個吐槽口都沒有是不是沒有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