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蘋果、谷歌為代表的主要互聯網企業的深度介入,智能家居領域“萬物聯網”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已超10億,而智能家居的核心是移動智能終端 設備,因此可發掘的市場需求巨大。眾多科技企業嗅到其廣闊的市場前景,紛紛涉足其中。然而,當前智能家居市場暴露的諸多問題成為科技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其中,技術標準的統一引發眾人期盼,數據安全性成為業界和用戶關注的重點。
統一標準或取代群雄爭霸
現在的智能家居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造成智能家居產品各自為政。僅就智能家居的通信標準來看,目前主流的就有WiFi、Zigbee、Z-Wave、電力載波和藍牙五種。它們山頭林立,兼容性差,難以形成規模。在當前看似繁榮實則混亂的局面下,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的進入,必然會因其技術選擇對多種技術體系的發展產生影響,加速智能家居領域的技術競爭及融合。他們試圖做的,是建立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布局智能家居的平臺產品,讓家不再是“信息孤島”。
蘋果的模式是標準+硬件合作伙伴。今年6月,蘋果在WWDC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HomeKit平臺。HomeKit平臺相當于智能硬件的連接中心,讓各個廠家的智能家居設備在iOS操作系統層面互動協作,而這些硬件之間無需直接對接。HomeKit開放數據接口給開發者,方便他們實現智能家居的創新。而蘋果本身則繼續以平臺作為定位,既創造了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環境,又進一步鞏固了iOS設備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谷歌的模式則是硬件+服務。今年1月,以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設備制造商Nest,開發自動恒溫器和煙霧報警器,而就在今年谷歌大會前4天,Nest宣布以5.55億美元收購家庭監控攝像頭制造商Dropcam。谷歌的絕殺技乃其海量的“數據”。既有的海量數據和Nest生產的數據相結合,想要對用戶的偏好有透徹的了解實則小菜一碟。然后,借助其精湛的算法,數據就可被轉換成用戶家居中貼心的服務。
除了蘋果、谷歌之外,其他的科技巨頭也紛紛試圖建立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標準。傳統家電企業如海爾、三星、LG等,憑借其龐大的家電生產線,試圖建構各自的智能家電系統。
國外運營商借網絡強勢介入
嗅到智能家居未來成為潮流的氣息,各大電信業巨頭不甘再次淪為互聯網企業的管道,也試圖憑借其強大的寬帶網絡優勢,搭建智能家居的設備連接中心。
2013年1月,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AT&T宣布推出可以讓消費者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或者PC來實現遠程監視和控制家居設備的全數字無線家庭網絡監視業務。思科將為該業務提供數字控制器、面板和管理系統等,以期在AT&T的智能家居市場發展中實現共贏。
而美國高通公司則推出了家居智能化開發平臺,全面支持開發者在美國運營商AT&T的無線網絡上進行相關應用的開發,以便其他產品能夠與其平臺兼容。今年2月25日,AT&T是第一次正式宣布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因此,AT&T的想法與蘋果相似,將其智能家居系統打造成一個中樞設備接口,既獨立于各項服務又可以整合這些服務。
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就推出了其智能家居產品,專注于遠程家庭監控和能源使用管理。用戶可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遠程控制恒溫器、門鎖和燈具,并通過網絡攝像機監測家里發生的情況及家庭能源使用情況。
問題在于,這些運營商均打包銷售相互協作的燈泡、恒溫器和監控攝像機。他們樂于幫助監控用戶的家庭換取每月40美元的服務費。但對于用戶來說,每月付費解決互通性問題似乎不劃算。智能家居能否為電信運營商扳回其在智能手機市場失去了的控制權?事實上,近幾年電信運營商的介入,并未打造統一的標準,只是徒增智能家居領域的百家齊鳴。
數據隱私再成關注焦點
智能家居意味著讓家庭的各個設備聯網,從而為個人的起居提供便利。這種便利的實現依靠的是智能家居獲得大量有關個人衣食住行的數據。這些數據產生于個人的家庭,往往是個人最私密的信息。數據隱私如何得到切實保護,恐怕是涉足智能家居領域的科技公司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專家稱,智能安防成為各智能家居企業角力的新入口。Nest收購Dropcam,進軍家居安防系統。國內的聯想、360、百度等企業都紛紛涌入智能安防。要知道,安防系統的核心是監控,依靠的是攝像頭。攝像頭可以監控家里的各個角落,稍有不慎便可成為被他人利用來窺探個人隱私生活的工具。
除了安防系統,更多的家電設備將會接入互聯網,關于個人家庭生活的數據將不斷生成,愈發全面。這些數據會被儲存到“云”上。看似對我們來說似乎并沒有什么用的數據,卻可以建立關于我們個人的數字軌跡,并有可能被執法機關或是黑客所利用。牛津大學的研究員阿卜杜拉希·艾拉博稱,實際上,我們的智能設備保存的信息比我們的大腦保存的信息還要多。這會讓它們成為黑客、惡意軟件和非授權用戶攻擊的目標。
谷歌收購Nest,隨即引發了一場關于個人數據將被如何利用的大討論。用戶似乎并不放心谷歌。有評論稱,谷歌將Nest推到智能家居的舞臺中央,自己躲在背后,是為了避嫌。事實上,“棱鏡”計劃導致谷歌的信任倒塌,重建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卻需翻倍。
谷歌進軍智能家居后,其收集的數據存在被政府和司法機構調用的危險。數據并非只有政治價值,對于公司來講,更有意義的是其商用價值。數以萬計的數據都是可以轉化為利潤的資產,谷歌等公司會否將個人的隱私數據拿來商用、哪些個人數據拿來商用、如何商用。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向每一位普通用戶道明的事項。要知道,在大數據時代,泄密的往往并非那些關鍵性的保密數據,而是普通的日常信息。日常性的數據重現了用戶使用信息的完整圖譜,暴露了其生活習慣及偏好。因此,可以說在智能家居領域,讓用戶用得放心的必要條件就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