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發的發展,智能家居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大大改善了人們的住宅環境、居住條件。2013年對于智能家居行業來說是取得重要收獲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智能家居行業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系統型的傳統智能家居已經漸漸失去主角的地位,在創新思維的模式下,智能化單品異軍突起,成為智能家居行業一支強有力的分支主力軍。那么,智能家居真的智能嗎?我們如何判斷充斥于市場的偽智能家居產品?
推動家居企業再升級 智能人性化才是發展方向
一、智能不是弱智產品功能有待完善
在中國市場,從來不缺乏跟風、概念炒作者。實際上,很多打著"智能牌"家居的產品距離實際意義的智能控制有著很大的技術、功能上的差別,甚至沒有一點兒的“智商”。
據媒體報道,有的洗衣機通過簡單的“電腦控制”說智能化,其實就是全自動洗衣機的翻版;有的冰箱通過成熟的自動調節溫度技術說智能化,其實是具有自動變頻功能冰箱……類似的一線終端故事還有很多,這是典型的誤導消費者。其實,這個現狀,絕對不是真正的智慧家庭,甚至連智能家電也不是。本著行業的良性發展目的,我們必須驅逐劣幣。
與上述問題接近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智能低智病”。按照真正的智慧家庭要求,智能家電應該是智能設備的網絡化,它們能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完成屬于特定產品的語言溝通。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家電設備的智能化還沒起步。
目前,很多家電產品連基本的操作設置都不夠人性化,就別說智能化的設計了。比如,有些智能化電視,由于操作方法太復雜,老人想看電視反倒連電視節目都調不出來……而在國外的科幻電影中,一揮手電視自動打開,一抬手窗簾自動升起。這些看似神奇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將逐步實現,這就是日漸發展成熟的智能家居。比爾·蓋茨就是國外第一個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至今快有三十年的歷史。
智能家居是一個平臺,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所有的家電和門窗開關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可以根據用戶的自定義設置,進行各種各樣的智能控制,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我們必須要認清的是,“智能”是讓生活更方便、簡單、舒適,如果智能的結果是增加了操作難度、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樣的智能產品究竟是“智能”還是“弱智”呢?未來家電設備的“智商”需要通過云計算不斷學習并持續提升,它們就將像人一樣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服務,這才是智慧家庭的基本標準。但是,這個夢想通道在很多制造商中都沒有打通。
目前的困境是,作為智慧家庭的組成智能家電行業的一些制造企業,也曾試圖給市場提供一個智慧家庭的模板,讓智能家電快速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但這些制造型企業受制于自身產品線和思維模式的限制,往往無法承擔智慧家庭的重任。因此,最快捷的突圍路徑就是讓智慧家庭通過服務型企業來實現,就像微軟一樣,通過軟件系統的革命推動行業升級。
二、互聯、互控、互通是智慧家庭的基礎條件
很多智能家電企業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因此,在設計上并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從智慧家庭的消費需求看,不管是哪個品牌或是怎樣的產品,家電設備之間必須是“互聯、互控、互通”的,這樣才能組成真正的智慧家庭。但目前的狀況是,每個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實為“畫地為牢”,只關注自己能做什么,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整體需求、真實需求。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但它們卻無法互聯互通。最終,每個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孤島”,這樣也就失去了智能的效應。結果,智慧家庭還是停留在夢想階段,而企業卻只能在偽智能戰略中游離。
智能家電行業需要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臺,為各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搭建一個橋梁,保障不同品牌的產品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同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只有這樣,用戶才可以根據需要,將軟件應用連接到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上,創造出真正的智慧家庭的全新體驗。
三、人性化智能是未來發展關鍵
實際上,智能家電作為智慧家庭來使用,就應該承載出家庭溫暖、關愛等特點,否則就不該稱作智能。就像一個人,他要求關愛、情感、思想,否則生活就是孤單與蒼白的。對于智能家電,無論做傳統家電的企業還是近幾年興起的企業,都拋出了美妙的智能故事,但實際上呢?卻沒有企業能夠做到家電的人性化。那么,智慧家庭應該如何做到實處呢?
從流行趨勢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比如,今年流行的微信,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共享平臺,成為好朋友之間的思想、樂趣、情感共享的園地。智能家電的升級方向應該是,做到互聯互通后,就要實現信息的共享。比如,家庭、朋友間的健康比賽,通過健身信息的共享,形成互相鼓勵、分享,讓生活充滿樂趣、讓家庭溢滿幸福、讓朋友多些歡笑等。
一家企業只有兩個基本職能:創新和營銷。作為目前眾多智能家電企業而言,似乎營銷多于創新。特別是基于消費需求的創新,正是目前智能家電需要突破的戰略方向。從這點來看,這四大戰略病都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窄門、死穴,注定無法走遠,而戰略寬門就是從“智能”升級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