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國電信正準備組建一個智能家居聯盟,7月24日就要公布這個偉大的計劃。宅客君聽完頗無奈地摘下眼鏡撫慰了下受驚的雙眼,隨后仰在椅子上半天無語,只是輕輕吐出一口煙呆看著(如果宅客君抽煙的話)。沒有神馬,只是最近各種“聯盟”,實在看膩了。
的確,智能家居需要動員各方力量投入建設,尤其是這個領域涉及層面眾多,絕對不是某一家公司力所能及。但是,這個市場明顯太過浮躁,一個又一個“聯盟”的形成,又是否違背了聯盟的本義?
更慘的是,所謂的聯盟只是廠商單方面的狂歡,從來沒有跟用戶玩到一塊。但是看見各種廠商們相繼秀著自己的技術實力,樂此不疲。一個個所謂“智能”的產品,讓用戶深感新奇,然后捧起來饒有興趣地把玩一番,最后大家都挑了一款傳統“非智能”的產品回家了。
海爾的 U-home 應該是第一個廣為人知的智能家居品牌,而且也在各地都建有體驗中心。然而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仍然沒能走進尋常百姓家,甚至連高端用戶群也沒能推廣開。與之類似的還有蘇寧的“私享家”,同樣止步于概念階段。另外還有官方性質的“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低調”地召集著小伙伴們輾轉各地接連召開會議,操勞著行業大事,“認真”地發布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準。
還有一些人,在趁著這巨大的臺風口講故事,一筆一畫地給投資人描繪著藍圖。于是,做 Wi-Fi 芯片的廠商 BroadLink 某一天突然宣布自己要做一個 DNA 計劃——如此集成了數據和云計算處理中心的 BroadLink 搖身變為一個云平臺,“愿景無限”。同業者自然不甘示弱,有阿里在背后撐腰的上海慶科昨日發布了“首個”物聯網“全套系統方案”,其背后是阿里的物聯平臺。
另一方面,新晉的渠道霸主——京東則在混水摸魚、坐地收錢。 6月底發布的智能云平臺只是搭臺唱戲,多數智能硬件創業者都是奔著其強大的銷售能力而來,然而把大家聚攏到一塊以后,究竟提供怎樣的智能體驗,京東無法保證也沒興趣去花費心思。至于宣稱要打造完美閉環體驗的小米則一直杳無音信,也罷,怕是連作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小米路由器也賣得艱難。
這正是國內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現狀,傳統大廠在擺姿態、站位置、拋噱頭,新興企業團隊則很懂得討巧要(融)錢(資)。而那些真正埋頭深耕志在遠方的小團隊們,由于“冥頑不靈”、不順應時下的形勢,正遭遇著白眼、不屑,以及各方面的產業難題,而這其中才真正醞釀著未來的新星。
國外也無成熟模式可尋。2013年12月,高通聯合一些廠商發起AllSeen聯盟,核心成員包括微軟、海爾、LG、夏普、松下、Silicon Image、TP-Link、technicolor等,涵蓋了處理器廠商、網絡基礎設施商、路由器廠商、家庭終端廠商等。英特爾也開始出擊,今年7月8號主導了OIC(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聯盟,成員分別是英特爾、Atmel、博通、Wind River、戴爾和三星。
這些聯盟對于智能家居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會有很多廠商已經開始陷入思考,糾結站隊的問題,這不正是對想要協調統一一切的“聯盟”的諷刺么?想想最初的ZigBee協議,這個據說是專為智能家居而推出的協議,卻因聯盟內部各懷鬼胎而沒能推廣開來。
相反,從未聲稱過要做“控制中心”或者“聯盟”的Nest,只是宣布開放了自己的API,就迅速團結了一大幫盟友。為什么?因為 Nest 做好了產品體驗取得大量用戶信任,從而獲取了豐富而有用的數據資源。用戶才是智能家居的根本,身為聯盟或者平臺的廠商,一方面應該多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做出真正好用而有意義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要替開發者著想,降低門檻,讓智能家居盡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