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6 16:12:48 本文摘自:電子發燒友網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一直引領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IBM 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旨在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充分運用在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中。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智慧城市概念起源于“智慧地球”,發展智慧城市被認為有助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梳理各國家/地區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和理解的相關文獻可知(表 1),雖然目前對智慧城市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已經達成一定共識。首先,智慧城市是一系列信息通信技術在社區、城市、區域等不同地域尺度上的應用與影響的發展過程;其次,智慧城市應該是對信息通信技術與人的綜合考慮,其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應用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改善人的生活質量;最后,智慧城市包括人力資源、政府管治、資源環境、移動(交通與通信)等多個主要領域的綜合發展,并服務于涵蓋資源優化、可持續發展與提升生活質量等特定政策目標。

表1 一些國家/地區對智慧城市的定義與理解

 

 

1920年至 2010年,美國經歷了郊區化階段,郊區蔓延、城市中心區衰落。但從統計數據來看,自 2011 年起,伴隨著青年群體對城市中心區社會交往與生活便利度的需求,中心城區人口的增長開始超過郊區。同時,美國集聚了 IBM、Google、Apple 等一大批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也是全球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創新發展的領頭羊。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通信技術的力量重塑中心城區的活力、提升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的韌性、優化城市資源可持續利用、繁榮城市經濟發展,成為美國政府與科學界的關注點。

為此,2016年 2月,美國總統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提交《科技與未來城市(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Cities)》報告,簡稱《報告》,擬以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力量推動美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報告》中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與路徑。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

城市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發現和使用、電子科技的發展代表了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城市網絡的形成。上海世博會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因此,城市的本質是人及相關活動的集聚和組織。《報告》開篇就特別強調:智慧社會與城市的發展不僅是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科技如何影響到人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社會、經濟、政治),構筑一個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人居環境。

當前,城市發展正逐步進入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轉型變革階段。《報告》從智慧城市硬件建設的視角出發,強調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等前沿科技完善城市核心基礎設施(交通、能源、建筑與住房、水資源等)和經濟活動,對應高效、綠色的宜居環境,便利、移動的社會經濟,連接、共享的社會交往 3個關鍵方面的發展目標(表 2)。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軟環境建設還應當包括教育、健康、社會服務等內容。

表2 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領域及關鍵方面

 

 

交通領域

交通領域中,《報告》強調了未來重點發展方向與使用的技術,包括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綜合集成出行模式、基于需求的數字化交通、主動運輸(自行車、步行)便利化設計、自動(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等。

在自動(無人)駕駛方面,可有效地提升汽車使用效率(從個人一天的駕駛看,車輛大部分都停放在停車場,而非行駛在城市道路上);減少私人汽車的擁有和使用,從而減少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減少城市停車場/設施空間,增進步行道與自行車道比例,并進一步改變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同時,基于物聯網的自動(無人)駕駛車輛也可有效規范司機的駕駛行為,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據估算,自動(無人)駕駛車輛的推廣可以減少美國每年 3000億美元的交通事故損失費用、1240億美元的交通擁堵導致經濟損失及 500~800億美元的與交通相關的健康費用。據 MIT團隊對新加坡的研究,自動(無人)駕駛共享計劃能夠在基本消滅城市停車場的前提下滿足400萬居民的出行需求。

與此同時,自動(無人)駕駛發展應與各類應用程序、數據收集與云計算、共享技術與理念協同發展。如Uber等打車軟件正在改變私人汽車的市場,Google等地圖軟件更精細化地實時展示交通道路狀況,Xerox等出行軟件為個人出行決策提供費用、時間、環境影響等實時數據,Nextrip 等公交軟件提供實時的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及剩余座位信息等。這些技術進步可能給未來改變城市交通發展與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帶來變革。

應認識到,交通領域技術的幾乎所有進步都基于對地理信息的實時掌握與分析。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可感知交通出行需求,從更大的地理尺度上調配供給需求資源,普及可達性、節約交通出行時間;并可以更好的與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結合,促進主動運輸的發展,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指數。

能源領域

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已經滲透到能源生產(發電廠、燃氣/石油等能源資源開采)、傳輸(輸電線系統、燃氣管道)、消費與回收(加熱、制冷、電力等)中,具體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片區供暖和制冷、低費用能源存儲技術、智能電網及芯片、節能照明技術、空調系統改善技術等。雖然城市已有的能源系統龐大、耗資巨大、且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電力化發展趨勢為城市可持續能源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對燃氣、石油等能源資源的電力化發展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控制污染氣體的排放,也有助于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數據表明,能源系統的電力化還能帶來經濟利益,為城市中的居民與企業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能源使用價格。

《報告》強調,能源系統的電力化發展趨勢尤其反映在交通領域。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內燃機汽車將被取代,城市需要在時空尺度上規劃充電設施,滿足快捷且安全的充電需求。信息通信技術與檢測系統的進步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城市建筑中缺乏有效的溫度控制技術帶來了很大能源浪費(例如在大廈內打開窗戶來降低房間內空調控制下的溫度)。因此,包括 LED照明系統冷卻與恒溫器動態監測等技術的進步能夠較大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

從建筑到城市片區,“地區能源”概念旨在最大限度促進地區內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平衡,減少跨地區能源傳輸的消耗。特別是通過熱泵和水循環系統智能調配地區內不同建筑物間的加熱與冷卻系統,從而節約能源消耗。

建筑與住房領域

在建筑與住房領域,《報告》強調未來重點發展與使用的技術,包括新建筑技術和設計、建筑生命周期設計與優化、基于傳感器的空間實時管理、自適應空間設計、加強有利于創新的融資、規范和標準建設等。特別是在新建筑技術與設計上,促進了建筑建造的規模化、低成本化、快速化、個性化以及對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具體反映在預制組件、模塊結造、個性化定制、依托傳感器的指令管理系統等方面。與就地建造相比較,在工廠預制組件(如電梯、通暖空調、房屋間等)能夠更加精確、降低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目前,預制組件已經在日本、芬蘭、瑞典、挪威等國家得到迅速普及。模塊構造技術是對建筑物各個模塊間界面的標準化,可以使預制組件快速無縫組裝。個性化定制使得預知組建及模塊結構的組織能夠更好滿足住戶的需求。依托傳感器的指令管理系統能夠更好控制室內的電器、窗戶等運營,可更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住戶的個人需求,更加高效利用能耗。同時,信息通信技術使得在家遠程辦公、在辦公地遠程管理居家環境等成為可能,創造一個便捷連接的生活-工作一體化環境。

水資源領域

水資源利用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的技術有水系統的綜合設計和管理、片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智能監控用水效率、建筑內水循環重復利用等。《報告》特別強調,當前已建的大量水利設施使用年限都即將到來,給美國構建一個在區域、流域、地方不同尺度上集水資源、洪澇管控、農業發展與環境需求為一體的水資源網絡提供了機遇。對傳統大規模水利設施的依賴可以通過本地雨水收集、回收和再利用、地表水管理和存儲等方式代替,以減少大尺度、遠距離的調水工程。

2013年,為滿足區域的供水需求,洛杉磯更新集成區域水管理的二十年計劃,其中,最大的思想轉變是對雨水收集的重視。按照計劃,通過在家庭和城市片區合理規劃布局雨水收集點,洛杉磯在 2099年可以收集目前 3~4 倍的雨水,更好滿足地方的用水需求。未來,需要借助新的技術構建一個水資源利用和保護。

特別指出,區域的供水設施可以被大部分的地方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等措施替代,從而減少大規模水資源調用與消耗。即使收集的雨水不能達到飲用水標準,但也可以被用來替代其他用水功能(如灌溉、水景、市政路面清洗等)的水資源。

城市農業領域

在城市農業發展中,無土栽培(水栽法、氣栽法、復合式耕養法)、垂直種植技術發展為建筑屋頂、立面綠化、降低城市碳排放等提供了新的機遇,并降低城市新鮮蔬果的生產成本。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在太空站開展缺水環境下植物生長的試驗。

無土栽培技術也被應用到一些舊工廠的改造工程。例如,紐瓦克的一個鋼鐵廠就被改造為室內的一個種植場,通過氣耕法實現一年30次收成,每年為周邊蔬菜市場、飯店和學校提供約 900 t萵筍。在嚴格制定的食品安全監督下,屋頂種植的蔬菜甚至能夠為當地提供一年四季的高質量蔬菜。例如,在芝加哥南部的普爾曼片區,有約7000 m2的屋頂上種植了約1000萬株綠葉蔬菜,已成為當地政府較為關注的行業發展方向。同時,該項目也是全球第一個得到美國綠色建筑認證系統(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認證的蔬菜生產基地。

城市制造業領域

城市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高科技與 3D 打印、個性化、小批量生產模式、高人力資本附加值產業、創新園區建設等。相較于傳統制造業,高科技的城市制造業更環保、對周邊環境的排斥性更低,能夠更好地與居住、商業、休憩用地融合,促進混合用地的發展,在提升地區活力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減少居民的長距離通勤及其導致的能源消耗及環境污染。

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便利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溝通,使得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自由職業者、小規模的企業增多改變了城市傳統的基于大型企業的就業結構,并促進了基于企業、消費者、生產者的城市聯系。

《報告》強調,由于企業小型化及企業間聯系的深化,對企業生產供應鏈的管理應該超越公司內部生產線的組織,需要對區域內生產企業、物流企業、能源供應、交通系統有一個更好的綜合管理,優化區域內的生產供應鏈組織,以提升區域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

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的發展為未來城市描繪一幅智慧化遠景,同時,科技的發展與運行需要一個過程,其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及對城市的改變無疑是需要巨額的資本投入。美國作為世界范圍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報告》中也特別提到需要重視投資-收益的分析。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短時間完成的,科技的應用也不是百分百成功、立即見效的,而是因地而異的,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也是在成功與失敗中螺旋式發展與前進。通過探討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就是確保如何在不確定環境下更好推進智慧城市的試驗,并盡可能保證投資的收益率,進而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持續進程。基于《報告》主要內容,總結美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具有以下 3個特點: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

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

城市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積累,并在歷史發展中形成各具社會經濟特征與功能的片區。這里,片區的空間尺度也是彈性的,可以大到城市下行政區,也可以是幾個鄰里組成,但基本條件是該片區里的大部分人群擁有相似的屬性,且對科技的接納、應用和調整程度相近。由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是科技與人的綜合考慮,因此有必要對科技發展、物質空間與社會經濟轉型發展進行統一規劃。

考慮到各個片區在物質環境、人群社會經濟屬性、以及發展歷史的差異性,科技在人群中的應用推廣及其效應也會因片區而異。因此,如果從一個城市的尺度統一推廣智慧城市項目,可能難以實施、跟蹤與總結經驗。而通過對不同城市片區的試驗,能更好控制物質環境、人群社會經濟屬性等外在變量,更好地開展科技實施、干預、數據收集、進展評估和經驗學習這一過程,總結經驗,并為其他相近屬性片區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樣本。同時,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也能夠建立起科技發展、空間變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型,為及時的調整干預提供論據支撐。

更重要的是,城市片區的試驗避免了在不確定環境下大規模投資失誤的可能性。雖然智慧城市的理解應當超越技術的發展,但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在基礎設施上大規模的投資,投資失誤必然影響城市的財政環境,并給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脫離了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智慧城市發展目標。

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

智慧城市項目在不同城市片區的試驗以及城市中越發普及的傳感器,帶來了海量的城市交通、資源、能源、住房與建筑、水資源、農業和制造業領域的實時信息。按照傳統的城市管治模式,不同領域的信息分歸不同的部門或項目指揮部收集、分析與管理。雖然有的城市片區和城市已經開始構建、整合轄區內的信息,并打造自己的信息網絡平臺,但由于缺少數據格式的統一標準、重視解決本地議題而忽略推廣、無法支撐更大信息量的分析等原因,不同城市片區或城市、不同領域的信息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當然,信息的傳遞除了原始數據,更為重要的是分析軟件與結果的互動式共享。因此,需要構建一個集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實現不同領域數據的傳遞、在不同軟件系統中的分析與結果的展示,從而促進不同城市及片區間的經驗學習,特別是對最佳實踐的發現和推廣。

在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內,數據、軟件、結果與最佳時間的共享,不僅為了解決本地議題,更重要的是推廣應用,更好解決適用性議題,促進市場、政府、個人的互動。同時,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在構建好數據隱私保護的前提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為用戶提供分級和推薦的可靠數據、軟件、結果和最佳實踐展示,盡可能避免在大數據庫中“海底撈針”。

構建全國共享網絡平臺也有助于在空間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平衡性。特別是那些科技發展快、社會經濟領先城市片區或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往往走在前列,其積累的經驗有助于欠發達城市或片區少走彎路,能夠在有限的資本投入下取得更大的智慧城市建設成就,幫助發展較為落后的小城鎮能夠緊跟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

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

《報告》中強調了美國聯邦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將科技引入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大規模資本的長期投入,并且投資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全面的考慮不同技術及利益相關者、不同城市片區試驗項目、公共和私人研發投入、不同城市片區試驗項目的共享網絡平臺、不同的標準體系、勞動力市場變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等要素,需要政府的整體協調引導。目前許多國家/地區(例如英國、德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巴西等)都十分重視智慧城市發展。據估算,全球范圍內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背后是數萬億美金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智慧城市相關技術及經驗的掌握也是國家/地區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報告》指出聯邦政府更應當積極作為,強化美國在智慧城市發展的國際領導地位。

《報告》進一步強調,為了更好體地現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需要建立一個由商務部牽頭,包含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交通部、能源部的“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Citi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itiative),協調不同部門以推進新科技在城市片區的試驗。考慮到智慧城市建設包含城市中的多個領域,“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還應該盡可能納入國庫、美國科學基金會、農業部、勞工部、環境部、軍隊等機構代表。除了在政府扶持項目中協調好各個部門機構外,“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還承擔著投資城市片區的示范性智慧城市試驗工程、教育培訓智慧城市科技型勞動力、構建全國共享網絡平臺等任務。

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啟示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明確強調了將智慧城市(Smart City)作為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自 20世紀 90年代末,中國正同步經歷著快速的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

在國家層面,以往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帶來城市交通擁堵、資源低效利用、環境污染嚴重、管理服務滯后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將信息通信技術引入城鎮建設與管理,發展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耦合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地方層面,智慧城市建設也在持續推進。自 2011年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相繼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截至 2015 年 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部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三批次共計290個,涵蓋地級市、區(縣)、鎮的不同行政單元。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基礎設施、吸引投資、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發展與更新等方面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重投資輕管理、重技術輕人文關懷,項目間缺乏與頂層設計的銜接和相互關聯、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等問題。通過對智慧城市概念理解以及《報告》中美國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領域與建設路徑的分析,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以下4方面的啟示。

1)智慧城市的建設不等同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但對智慧城市的理解應當超越技術范疇,重視科技在城市眾多領域的應用。智慧城市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在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與規劃更多聚焦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從《報告》看,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內容中,除了信息基礎設施,更加關心基于信息基礎設施的科技能夠給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帶來的可能影響,以及是否能夠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就業、出行。同時,《報告》并不支持大規模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智慧城市試驗項目,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大規模的投資可能給國家或城市政府帶來較嚴重的財政問題。雖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但僅有信息基礎設施并不能提升城市發展的智慧化。

智慧社會的發展存在不同階段(例如初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由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導致智慧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應該有所區別。例如,處于智慧社會初始階段和發展階段的城市(如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應當注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而對于已經處于智慧社會發展階段到成熟階段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和南京、杭州等準一線城市),則更應當關注科技在不同層面的應用,以及是否實現資源優化、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政策目標。

2)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以及依賴政府主導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當前,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主體以信息科技企業為主,城市中的信息基礎設施收集的相關數據也被掌握在這些企業內部。且不論數據隱私及其帶來的數據安全隱患,分散在各個企業的數據集由于缺少交流和分享,也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分析價值。同時,在政府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流也存在障礙,沒有實現聯網,這也導致了一些部門為了收集某特定方面數據,重復投資建設,帶來資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費。

考慮到中國已經擁有最大規模的互聯網用戶,并且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建立一個以智慧城市發展為主題的集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政府應當及時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也避免在數據上的重復投資。

其中,當前尤為重要的是統一空間數據的標準格式。長期以來,規劃、國土等不同部門使用不同格式的空間地圖,帶來數據不兼容的問題,導致規劃的不協調問題。同時,政府應當建立不同部門、政府-社會的數據共享機制,并在共享機制內制定好對數據隱私保護和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也避免不同部門和公司在數據上的重復投資。

3)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當理性投資、分步驟的建設和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不斷試驗科技、干預和調整發展、積累和推廣經驗的過程,這一經驗的適用性還受到不同地域特征的影響。因此,在中國范圍內應當首先選取有代表的智慧城市試點片區,在完善已有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鼓勵不同科技在不同部門領域的試驗,并借助數據共享平臺,吸引來自地理、規劃、社會、經濟等不同學科的學者加強研究,總結相關經驗,為其他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指引。并且,對這一經驗的嚴謹分析和歸納應當重視地域的特殊性,避免科技及其應用在不同城市片區或城市間的簡單復制,導致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千城一面,忽視地方特色。

4)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政府協調各個部門機構,發揮其引導、協調作用及多范疇的支持作用。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多個領域、相互間存在交叉,單個部門難以引導和協調的。同時,智慧城市建設還需要全面考慮到不同技術及利益相關者,涉及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需要政府的介入和規劃引導。特別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往往是基于城市片區的試驗,需要政府投資主導的示范性智慧城市試驗工程,并逐步引導社會、個人等不同市場資本進入。此外,由于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大數據,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規章制度設計也需要政府制定和引導。

結 論

通過分析智慧城市理念與主要內涵,指出智慧城市建設不等同于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的發展,而是科技在不同地域尺度上的應用與影響的發展過程,其本質是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度。通過《報告》深刻解讀,分析美國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能源、建筑與住房領域、水資源、城市農業、城市制造業領域的核心技術,體現美國智慧城市建設對科技在不同領域應用及影響的關注。高效/綠色、便利/移動、連接/共享的發展目標也呈現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智慧城市發展本質。

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是在不確定環境下、不斷試驗過程中的長期發展過程,《報告》指出,應該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以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持續進程。近30年來,中國同步經歷了快速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開始得到快速推進。基于《報告》解讀,文章指出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考慮 4個方面的問題。1)應當明確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等同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應該更加重視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對居民日常生活質量的影響。2)依托政府打造全國智慧城市共享網絡平臺,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大數據,并加快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規章制度的制定。3)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在不確定性環境下不斷試驗的長期發展過程,應當理性、分步驟的推進。4)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國家政府統一協調和引導。

當然,與美國先城市化后信息化的發展歷史不同,中國代表著同時經歷快速城鎮化與信息化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也要謹慎對待發達國家案例與經驗,需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斷積累中國經驗。這一經驗不僅有利于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轉型,也為發展中國家建設智慧城市提供一個更實際的參照樣本,有潛在的國際市場機遇

關鍵字:發展概念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電子發燒友網

x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6 16:12:48 本文摘自:電子發燒友網

在全球范圍內,美國一直引領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IBM 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旨在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充分運用在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中。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智慧城市概念起源于“智慧地球”,發展智慧城市被認為有助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梳理各國家/地區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和理解的相關文獻可知(表 1),雖然目前對智慧城市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已經達成一定共識。首先,智慧城市是一系列信息通信技術在社區、城市、區域等不同地域尺度上的應用與影響的發展過程;其次,智慧城市應該是對信息通信技術與人的綜合考慮,其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應用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改善人的生活質量;最后,智慧城市包括人力資源、政府管治、資源環境、移動(交通與通信)等多個主要領域的綜合發展,并服務于涵蓋資源優化、可持續發展與提升生活質量等特定政策目標。

表1 一些國家/地區對智慧城市的定義與理解

 

 

1920年至 2010年,美國經歷了郊區化階段,郊區蔓延、城市中心區衰落。但從統計數據來看,自 2011 年起,伴隨著青年群體對城市中心區社會交往與生活便利度的需求,中心城區人口的增長開始超過郊區。同時,美國集聚了 IBM、Google、Apple 等一大批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也是全球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創新發展的領頭羊。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通信技術的力量重塑中心城區的活力、提升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的韌性、優化城市資源可持續利用、繁榮城市經濟發展,成為美國政府與科學界的關注點。

為此,2016年 2月,美國總統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提交《科技與未來城市(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Cities)》報告,簡稱《報告》,擬以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力量推動美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報告》中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與路徑。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

城市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發現和使用、電子科技的發展代表了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城市網絡的形成。上海世博會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因此,城市的本質是人及相關活動的集聚和組織。《報告》開篇就特別強調:智慧社會與城市的發展不僅是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科技如何影響到人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社會、經濟、政治),構筑一個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人居環境。

當前,城市發展正逐步進入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轉型變革階段。《報告》從智慧城市硬件建設的視角出發,強調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等前沿科技完善城市核心基礎設施(交通、能源、建筑與住房、水資源等)和經濟活動,對應高效、綠色的宜居環境,便利、移動的社會經濟,連接、共享的社會交往 3個關鍵方面的發展目標(表 2)。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軟環境建設還應當包括教育、健康、社會服務等內容。

表2 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領域及關鍵方面

 

 

交通領域

交通領域中,《報告》強調了未來重點發展方向與使用的技術,包括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綜合集成出行模式、基于需求的數字化交通、主動運輸(自行車、步行)便利化設計、自動(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等。

在自動(無人)駕駛方面,可有效地提升汽車使用效率(從個人一天的駕駛看,車輛大部分都停放在停車場,而非行駛在城市道路上);減少私人汽車的擁有和使用,從而減少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減少城市停車場/設施空間,增進步行道與自行車道比例,并進一步改變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同時,基于物聯網的自動(無人)駕駛車輛也可有效規范司機的駕駛行為,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據估算,自動(無人)駕駛車輛的推廣可以減少美國每年 3000億美元的交通事故損失費用、1240億美元的交通擁堵導致經濟損失及 500~800億美元的與交通相關的健康費用。據 MIT團隊對新加坡的研究,自動(無人)駕駛共享計劃能夠在基本消滅城市停車場的前提下滿足400萬居民的出行需求。

與此同時,自動(無人)駕駛發展應與各類應用程序、數據收集與云計算、共享技術與理念協同發展。如Uber等打車軟件正在改變私人汽車的市場,Google等地圖軟件更精細化地實時展示交通道路狀況,Xerox等出行軟件為個人出行決策提供費用、時間、環境影響等實時數據,Nextrip 等公交軟件提供實時的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及剩余座位信息等。這些技術進步可能給未來改變城市交通發展與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帶來變革。

應認識到,交通領域技術的幾乎所有進步都基于對地理信息的實時掌握與分析。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可感知交通出行需求,從更大的地理尺度上調配供給需求資源,普及可達性、節約交通出行時間;并可以更好的與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結合,促進主動運輸的發展,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指數。

能源領域

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已經滲透到能源生產(發電廠、燃氣/石油等能源資源開采)、傳輸(輸電線系統、燃氣管道)、消費與回收(加熱、制冷、電力等)中,具體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片區供暖和制冷、低費用能源存儲技術、智能電網及芯片、節能照明技術、空調系統改善技術等。雖然城市已有的能源系統龐大、耗資巨大、且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電力化發展趨勢為城市可持續能源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對燃氣、石油等能源資源的電力化發展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控制污染氣體的排放,也有助于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數據表明,能源系統的電力化還能帶來經濟利益,為城市中的居民與企業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能源使用價格。

《報告》強調,能源系統的電力化發展趨勢尤其反映在交通領域。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內燃機汽車將被取代,城市需要在時空尺度上規劃充電設施,滿足快捷且安全的充電需求。信息通信技術與檢測系統的進步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城市建筑中缺乏有效的溫度控制技術帶來了很大能源浪費(例如在大廈內打開窗戶來降低房間內空調控制下的溫度)。因此,包括 LED照明系統冷卻與恒溫器動態監測等技術的進步能夠較大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

從建筑到城市片區,“地區能源”概念旨在最大限度促進地區內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平衡,減少跨地區能源傳輸的消耗。特別是通過熱泵和水循環系統智能調配地區內不同建筑物間的加熱與冷卻系統,從而節約能源消耗。

建筑與住房領域

在建筑與住房領域,《報告》強調未來重點發展與使用的技術,包括新建筑技術和設計、建筑生命周期設計與優化、基于傳感器的空間實時管理、自適應空間設計、加強有利于創新的融資、規范和標準建設等。特別是在新建筑技術與設計上,促進了建筑建造的規模化、低成本化、快速化、個性化以及對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具體反映在預制組件、模塊結造、個性化定制、依托傳感器的指令管理系統等方面。與就地建造相比較,在工廠預制組件(如電梯、通暖空調、房屋間等)能夠更加精確、降低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目前,預制組件已經在日本、芬蘭、瑞典、挪威等國家得到迅速普及。模塊構造技術是對建筑物各個模塊間界面的標準化,可以使預制組件快速無縫組裝。個性化定制使得預知組建及模塊結構的組織能夠更好滿足住戶的需求。依托傳感器的指令管理系統能夠更好控制室內的電器、窗戶等運營,可更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住戶的個人需求,更加高效利用能耗。同時,信息通信技術使得在家遠程辦公、在辦公地遠程管理居家環境等成為可能,創造一個便捷連接的生活-工作一體化環境。

水資源領域

水資源利用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的技術有水系統的綜合設計和管理、片區水資源循環利用、智能監控用水效率、建筑內水循環重復利用等。《報告》特別強調,當前已建的大量水利設施使用年限都即將到來,給美國構建一個在區域、流域、地方不同尺度上集水資源、洪澇管控、農業發展與環境需求為一體的水資源網絡提供了機遇。對傳統大規模水利設施的依賴可以通過本地雨水收集、回收和再利用、地表水管理和存儲等方式代替,以減少大尺度、遠距離的調水工程。

2013年,為滿足區域的供水需求,洛杉磯更新集成區域水管理的二十年計劃,其中,最大的思想轉變是對雨水收集的重視。按照計劃,通過在家庭和城市片區合理規劃布局雨水收集點,洛杉磯在 2099年可以收集目前 3~4 倍的雨水,更好滿足地方的用水需求。未來,需要借助新的技術構建一個水資源利用和保護。

特別指出,區域的供水設施可以被大部分的地方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等措施替代,從而減少大規模水資源調用與消耗。即使收集的雨水不能達到飲用水標準,但也可以被用來替代其他用水功能(如灌溉、水景、市政路面清洗等)的水資源。

城市農業領域

在城市農業發展中,無土栽培(水栽法、氣栽法、復合式耕養法)、垂直種植技術發展為建筑屋頂、立面綠化、降低城市碳排放等提供了新的機遇,并降低城市新鮮蔬果的生產成本。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在太空站開展缺水環境下植物生長的試驗。

無土栽培技術也被應用到一些舊工廠的改造工程。例如,紐瓦克的一個鋼鐵廠就被改造為室內的一個種植場,通過氣耕法實現一年30次收成,每年為周邊蔬菜市場、飯店和學校提供約 900 t萵筍。在嚴格制定的食品安全監督下,屋頂種植的蔬菜甚至能夠為當地提供一年四季的高質量蔬菜。例如,在芝加哥南部的普爾曼片區,有約7000 m2的屋頂上種植了約1000萬株綠葉蔬菜,已成為當地政府較為關注的行業發展方向。同時,該項目也是全球第一個得到美國綠色建筑認證系統(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認證的蔬菜生產基地。

城市制造業領域

城市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高科技與 3D 打印、個性化、小批量生產模式、高人力資本附加值產業、創新園區建設等。相較于傳統制造業,高科技的城市制造業更環保、對周邊環境的排斥性更低,能夠更好地與居住、商業、休憩用地融合,促進混合用地的發展,在提升地區活力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減少居民的長距離通勤及其導致的能源消耗及環境污染。

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便利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溝通,使得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自由職業者、小規模的企業增多改變了城市傳統的基于大型企業的就業結構,并促進了基于企業、消費者、生產者的城市聯系。

《報告》強調,由于企業小型化及企業間聯系的深化,對企業生產供應鏈的管理應該超越公司內部生產線的組織,需要對區域內生產企業、物流企業、能源供應、交通系統有一個更好的綜合管理,優化區域內的生產供應鏈組織,以提升區域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美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

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的發展為未來城市描繪一幅智慧化遠景,同時,科技的發展與運行需要一個過程,其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及對城市的改變無疑是需要巨額的資本投入。美國作為世界范圍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報告》中也特別提到需要重視投資-收益的分析。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短時間完成的,科技的應用也不是百分百成功、立即見效的,而是因地而異的,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也是在成功與失敗中螺旋式發展與前進。通過探討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就是確保如何在不確定環境下更好推進智慧城市的試驗,并盡可能保證投資的收益率,進而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持續進程。基于《報告》主要內容,總結美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具有以下 3個特點: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

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

城市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積累,并在歷史發展中形成各具社會經濟特征與功能的片區。這里,片區的空間尺度也是彈性的,可以大到城市下行政區,也可以是幾個鄰里組成,但基本條件是該片區里的大部分人群擁有相似的屬性,且對科技的接納、應用和調整程度相近。由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是科技與人的綜合考慮,因此有必要對科技發展、物質空間與社會經濟轉型發展進行統一規劃。

考慮到各個片區在物質環境、人群社會經濟屬性、以及發展歷史的差異性,科技在人群中的應用推廣及其效應也會因片區而異。因此,如果從一個城市的尺度統一推廣智慧城市項目,可能難以實施、跟蹤與總結經驗。而通過對不同城市片區的試驗,能更好控制物質環境、人群社會經濟屬性等外在變量,更好地開展科技實施、干預、數據收集、進展評估和經驗學習這一過程,總結經驗,并為其他相近屬性片區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樣本。同時,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也能夠建立起科技發展、空間變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型,為及時的調整干預提供論據支撐。

更重要的是,城市片區的試驗避免了在不確定環境下大規模投資失誤的可能性。雖然智慧城市的理解應當超越技術的發展,但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在基礎設施上大規模的投資,投資失誤必然影響城市的財政環境,并給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脫離了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智慧城市發展目標。

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

智慧城市項目在不同城市片區的試驗以及城市中越發普及的傳感器,帶來了海量的城市交通、資源、能源、住房與建筑、水資源、農業和制造業領域的實時信息。按照傳統的城市管治模式,不同領域的信息分歸不同的部門或項目指揮部收集、分析與管理。雖然有的城市片區和城市已經開始構建、整合轄區內的信息,并打造自己的信息網絡平臺,但由于缺少數據格式的統一標準、重視解決本地議題而忽略推廣、無法支撐更大信息量的分析等原因,不同城市片區或城市、不同領域的信息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當然,信息的傳遞除了原始數據,更為重要的是分析軟件與結果的互動式共享。因此,需要構建一個集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實現不同領域數據的傳遞、在不同軟件系統中的分析與結果的展示,從而促進不同城市及片區間的經驗學習,特別是對最佳實踐的發現和推廣。

在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內,數據、軟件、結果與最佳時間的共享,不僅為了解決本地議題,更重要的是推廣應用,更好解決適用性議題,促進市場、政府、個人的互動。同時,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在構建好數據隱私保護的前提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為用戶提供分級和推薦的可靠數據、軟件、結果和最佳實踐展示,盡可能避免在大數據庫中“海底撈針”。

構建全國共享網絡平臺也有助于在空間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平衡性。特別是那些科技發展快、社會經濟領先城市片區或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往往走在前列,其積累的經驗有助于欠發達城市或片區少走彎路,能夠在有限的資本投入下取得更大的智慧城市建設成就,幫助發展較為落后的小城鎮能夠緊跟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

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

《報告》中強調了美國聯邦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將科技引入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大規模資本的長期投入,并且投資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全面的考慮不同技術及利益相關者、不同城市片區試驗項目、公共和私人研發投入、不同城市片區試驗項目的共享網絡平臺、不同的標準體系、勞動力市場變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等要素,需要政府的整體協調引導。目前許多國家/地區(例如英國、德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巴西等)都十分重視智慧城市發展。據估算,全球范圍內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背后是數萬億美金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智慧城市相關技術及經驗的掌握也是國家/地區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報告》指出聯邦政府更應當積極作為,強化美國在智慧城市發展的國際領導地位。

《報告》進一步強調,為了更好體地現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需要建立一個由商務部牽頭,包含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交通部、能源部的“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Citi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itiative),協調不同部門以推進新科技在城市片區的試驗。考慮到智慧城市建設包含城市中的多個領域,“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還應該盡可能納入國庫、美國科學基金會、農業部、勞工部、環境部、軍隊等機構代表。除了在政府扶持項目中協調好各個部門機構外,“城市創新科技投資倡議”小組還承擔著投資城市片區的示范性智慧城市試驗工程、教育培訓智慧城市科技型勞動力、構建全國共享網絡平臺等任務。

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啟示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明確強調了將智慧城市(Smart City)作為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自 20世紀 90年代末,中國正同步經歷著快速的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

在國家層面,以往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帶來城市交通擁堵、資源低效利用、環境污染嚴重、管理服務滯后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將信息通信技術引入城鎮建設與管理,發展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耦合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地方層面,智慧城市建設也在持續推進。自 2011年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相繼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截至 2015 年 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部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三批次共計290個,涵蓋地級市、區(縣)、鎮的不同行政單元。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基礎設施、吸引投資、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發展與更新等方面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重投資輕管理、重技術輕人文關懷,項目間缺乏與頂層設計的銜接和相互關聯、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等問題。通過對智慧城市概念理解以及《報告》中美國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領域與建設路徑的分析,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以下4方面的啟示。

1)智慧城市的建設不等同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但對智慧城市的理解應當超越技術范疇,重視科技在城市眾多領域的應用。智慧城市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在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與規劃更多聚焦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從《報告》看,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內容中,除了信息基礎設施,更加關心基于信息基礎設施的科技能夠給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帶來的可能影響,以及是否能夠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就業、出行。同時,《報告》并不支持大規模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智慧城市試驗項目,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大規模的投資可能給國家或城市政府帶來較嚴重的財政問題。雖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但僅有信息基礎設施并不能提升城市發展的智慧化。

智慧社會的發展存在不同階段(例如初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由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導致智慧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應該有所區別。例如,處于智慧社會初始階段和發展階段的城市(如中西部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應當注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而對于已經處于智慧社會發展階段到成熟階段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和南京、杭州等準一線城市),則更應當關注科技在不同層面的應用,以及是否實現資源優化、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政策目標。

2)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以及依賴政府主導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當前,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主體以信息科技企業為主,城市中的信息基礎設施收集的相關數據也被掌握在這些企業內部。且不論數據隱私及其帶來的數據安全隱患,分散在各個企業的數據集由于缺少交流和分享,也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分析價值。同時,在政府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流也存在障礙,沒有實現聯網,這也導致了一些部門為了收集某特定方面數據,重復投資建設,帶來資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費。

考慮到中國已經擁有最大規模的互聯網用戶,并且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建立一個以智慧城市發展為主題的集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政府應當及時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也避免在數據上的重復投資。

其中,當前尤為重要的是統一空間數據的標準格式。長期以來,規劃、國土等不同部門使用不同格式的空間地圖,帶來數據不兼容的問題,導致規劃的不協調問題。同時,政府應當建立不同部門、政府-社會的數據共享機制,并在共享機制內制定好對數據隱私保護和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也避免不同部門和公司在數據上的重復投資。

3)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當理性投資、分步驟的建設和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不斷試驗科技、干預和調整發展、積累和推廣經驗的過程,這一經驗的適用性還受到不同地域特征的影響。因此,在中國范圍內應當首先選取有代表的智慧城市試點片區,在完善已有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鼓勵不同科技在不同部門領域的試驗,并借助數據共享平臺,吸引來自地理、規劃、社會、經濟等不同學科的學者加強研究,總結相關經驗,為其他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指引。并且,對這一經驗的嚴謹分析和歸納應當重視地域的特殊性,避免科技及其應用在不同城市片區或城市間的簡單復制,導致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千城一面,忽視地方特色。

4)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政府協調各個部門機構,發揮其引導、協調作用及多范疇的支持作用。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多個領域、相互間存在交叉,單個部門難以引導和協調的。同時,智慧城市建設還需要全面考慮到不同技術及利益相關者,涉及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需要政府的介入和規劃引導。特別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往往是基于城市片區的試驗,需要政府投資主導的示范性智慧城市試驗工程,并逐步引導社會、個人等不同市場資本進入。此外,由于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大數據,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規章制度設計也需要政府制定和引導。

結 論

通過分析智慧城市理念與主要內涵,指出智慧城市建設不等同于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的發展,而是科技在不同地域尺度上的應用與影響的發展過程,其本質是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度。通過《報告》深刻解讀,分析美國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能源、建筑與住房領域、水資源、城市農業、城市制造業領域的核心技術,體現美國智慧城市建設對科技在不同領域應用及影響的關注。高效/綠色、便利/移動、連接/共享的發展目標也呈現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智慧城市發展本質。

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是在不確定環境下、不斷試驗過程中的長期發展過程,《報告》指出,應該實施以城市片區為主體的試驗單元,構建信息、軟件、結果、最佳實踐的全國共享網絡平臺、重視聯邦政府的引導和協調功能,以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持續進程。近30年來,中國同步經歷了快速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開始得到快速推進。基于《報告》解讀,文章指出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考慮 4個方面的問題。1)應當明確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等同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應該更加重視信息通信技術等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對居民日常生活質量的影響。2)依托政府打造全國智慧城市共享網絡平臺,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大數據,并加快對數據標準格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隱私處理等規章制度的制定。3)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在不確定性環境下不斷試驗的長期發展過程,應當理性、分步驟的推進。4)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國家政府統一協調和引導。

當然,與美國先城市化后信息化的發展歷史不同,中國代表著同時經歷快速城鎮化與信息化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也要謹慎對待發達國家案例與經驗,需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斷積累中國經驗。這一經驗不僅有利于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轉型,也為發展中國家建設智慧城市提供一個更實際的參照樣本,有潛在的國際市場機遇

關鍵字:發展概念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電子發燒友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云梦县| 昭觉县| 盖州市| 清涧县| 吉水县| 芦山县| 会东县| 克什克腾旗| 四平市| 卢湾区| 突泉县| 鞍山市| 皮山县| 榕江县| 临泉县| 克拉玛依市| 柳州市| 搜索| 深水埗区| 宜章县| 高陵县| 武强县| 东乡县| 确山县| 锡林郭勒盟| 灵山县| 托克逊县| 曲沃县| 龙川县| 古丈县| 德州市| 湘阴县| 万年县| 宣城市| 本溪市| 宝兴县| 兴和县| 长兴县| 兴业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