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時間,北京西二旗地鐵站內人聲嘈雜,人群沿著通道緩慢地向前挪動,平??此茖掗煹耐ǖ雷兊妹懿煌革L。而同一時刻,小汽車也在馬路上排起了長龍。這類擁擠、擁堵的場景,不僅發生在人口密度高、資源聚集的北京,也在中國其他的一線城市不斷上演。
在上海,行車難的背后還有停車難。閔行區的一小區,即使已經位于外環開外,停車位依舊非常緊張,連綠化帶都被車輛占用。同時,周邊由于都是集中住宅區,因此在相當大的范圍內都存在停車位絕對稀缺的情況,很難實現“錯時停車”。即便如此,上海車牌仍站穩在均價2萬元以上,被戲稱為“全世界最昂貴的兩塊金屬”。
而一向被認為年輕活力的深圳,同樣遭遇了成長的煩惱。今年7月份,華為研發部2700名員工從深圳搬到東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背后的原因無非是深圳的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像華為這樣的制造業企業只能往成本低和公共服務好的地方跑。即使華為年營收6000多億,還是拗不過深圳逆天的房價。
北京、上海、深圳都是中國城市發展的排頭兵,競爭力領先全國,但高壓的生存環境也讓一些人不得不選擇逃離“北上廣深”。誠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發展到今天,城市讓生活更糟糕也是真的。伴隨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的“城市病”現象日益嚴重。
“智療”城市病,智慧城市對癥下藥
建筑學家梁思成曾說過:城市是一門科學,它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學地對待它,它會生病的。現在不少城市肺功能弱化,綠地減少供氧少,交通擁堵如腸梗阻,空氣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圍城好比惡性腫瘤,房價居高不下就是高燒不退。
城市為人而建,城市生病了,直接影響的是城市中居民的生活。一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導致人口急速膨脹,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務和政策處于缺位狀態,進而可能加重社會沖突;二是生態環境污染惡化,影響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乃至心理健康。據統計,歐洲PM2.5每年導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歐盟國家人均期望壽命減少8.6個月;三是貧富分化進一步拉大,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造成國民感情隔閡。
“城市病”帶來的危機后患無窮,我們該如何解決城市環境、城市資源及城市管理等方面面臨的問題?對此,各國城市建設者開出了“智慧城市”藥方,以期通過智慧的手段和措施,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優化和利用有限資源支撐城市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所謂智慧城市,即是通過對城市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收集、跟蹤、集成、共享以及分析,有效規劃和管理城市資源、公共服務、各類活動及其帶來的經濟、社會或環境變化,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吸引人才和投資,促進經濟轉型,進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智慧城市已被看作城市化發展的新視角、新思維,解決城市面臨諸多挑戰的一個機遇,是城市治理的一條可行新路徑。
中國智慧城市的“PATH”模式
眼下,世界各國城市相繼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發展戰略。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中國智慧城市產業的搭建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在政策的推動下,眾多互聯網企業、金融科技企業、電信運營商、銀行與保險平臺、物流企業等紛紛進場巨頭布局之下,中國的智慧城市之路也有了多種路徑選擇,代表的解決方案即是“PATH”——中國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的智慧城市建設路徑。
其中,阿里與騰訊之間的火藥味相當濃,既比技術又拼場景。阿里率先提出了給城市安裝大腦的構想:通過架設大量城市傳感系統,利用超算平臺全局化處理數據,讓AI主動判斷和干預城市運行,從而提升城市效率。
騰訊則發揮“連接”優勢,依靠強大的社交應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聯網數據處理能力,在微信這個超級平臺中完成了多項智慧服務的集成,如智慧政務、智慧生活、智慧醫療等等。
在平安看來,打造智慧城市不是空中建樓,酷炫技術的簡單堆疊,城市生活是復雜的多面體,治理大城市病不僅需要專業領域的技術革新,更需要實用度高、延伸性強的全面解決方案,搞定實戰問題。
這也說明,智慧城市不應該是一陣風,吹完就走。各路巨頭涉足后能夠給城市居民留下真正惠民、真正優化的生活環境和智能生活設施才是關鍵。
8月21日至23日,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將于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本屆智博會以“新時代、新征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為主題。屆時,不僅有騰訊、阿里、華為、平安等重量級選手參與,展示創新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有眾多新興科技躍躍欲試,想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分一杯羹。而在這條擁擠的賽道上,眾家各有優勢,現在定輸贏還為時過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論是哪一種“PATH”,唯有掌握應用更創新、更以人為本的技術手段,做到惠民、利民和便民,才能在智慧城市較量中把握先機,獲得更多發展主動權,而這也正是平安智慧城市之路的出發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