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意義上說,以需求為導向將是一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根本立足點、著眼點和總目標,一切違背這三點的項目都將陷入落地困難之中。
舉例來說,如下項目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剛性需求:
1、利用人臉識別系統的黑名單布控報警、靜態人臉比對檢索等功能,在警方對案件的破獲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系統非監視名單誤報率低于2%,監視名單識別準確率99.6%,億級人庫1:N比對秒級返回結果。其高達99%的人臉捕獲率和成功率99%的2000張/秒人臉圖片導入率,使得人臉檢測功能失誤率幾乎為零。24小時破案已經不是科幻。
2、偏遠區縣醫院要是遇到疑難雜癥,最好的方法就是由主城三甲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通過市醫院遠程醫療分中心的建設啟動,為區縣醫院建設遠程醫療分中心,為當地居民解決疑難雜癥,從而推進分級診療在的實施。
3、未來的汽車會像“智能”手機一樣,越來越懂得消費者的需求。新能源車未來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車、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從而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將逐漸替代傳統燃油汽車,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4、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醫療、教育等需求激增,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未來可用智能機器人,幫助代替子女或者家里的其他人和老人進行交流、看護和助力,這是在老年社會更需要的。
5、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國家也將智能制造路徑明確為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個維度進行發展,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領域將是智能制造的最大動力。
6、AI智慧教育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學習成果等進行細致的分析,通過AI技術實現一對一的針對性授課模式,根據數據進行有目的、有重點的指導,發揮每一個學生自身優勢,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的。
7、位置服務依托龐大的數據生態,把定位調用能力與發改委綜合運輸管理部門融合在一起,為交管部門提供充足、堅實的數據支持,提升其效率和能力,讓大眾出行更方便,智慧出行成為可能。
8、BIM技術+智慧工地+VR等一系列軟硬件產品及應用,使得智慧工地云平臺、塔機安全監控系統模型、VR安全等成為可能,基于BIM技術的智能建筑和物聯網技術的結合,將使得智慧建筑成為可能。
9、智慧市政管理通過城域窄帶物聯網的支撐得以實現,可以實時查看車位狀態、剩余車位數量,優化停車疏導與管理;市政部門可以實時對窨井蓋狀態進行監測,指揮工作人員隨時解決窨井蓋翻轉露出的“黑洞”問題;馬路兩旁的路燈開關時間、照明亮度都可以自動化地實時控制,高效節能還能方便行人?! ?0、城市云腦是以打通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信息關卡,為城市治理建設共享數據大平臺,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讓數據幫助城市來思考和決策,云腦將進化成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能,實現城市的自我調節并與人類良性互動。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里,智慧城市建設商機無限,貴在把握需求,找準切入點!把智慧城市建設當成一項系統工程做扎實,就一定能破解落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