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買菜回來雙手拎滿東西,不用騰出手來掏門禁卡,大門上的攝像頭掃到我的臉,啪的一聲就開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中國西北部銀川市有一座名為“未來城”的社區,66歲的尤玉蘭生活在這里,猶如置身科幻世界。
“未來城”里除了“刷臉”,還有更多新鮮事:垃圾桶感應到有人靠近會自動開箱;電子大屏上滾動更新著小區里實時監測的水質、空氣、噪聲等環境質量數據……
這個社區只是銀川市在建的100個智慧社區之一。
在這些充滿“智慧”的社區,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垃圾桶可通過紅外線感知垃圾滿溢程度,垃圾裝滿后自動向保潔員手機發送提醒,并規劃出最方便的清掃路線;居民可以上網買肉買菜,商家將商品直接配送到小區的冷鏈生鮮柜中,并向居民手機發送取貨二維碼,掃碼開箱就能拿到生鮮食材……
多達11項的智能設施,讓社區安保、環境、公共服務、醫養服務等,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超出想象。
“智慧社區只是銀川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方面。”銀川市大數據管理服務局局長王川說,“我們的目標是立足于解決城市病,提升城市的科學管理水平,實現信息惠民和促進產業發展。”
作為中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銀川市2014年開始建設智慧城市,設置了十大系統13個子模塊,包括智慧政務、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智慧旅游等。
針對“城市病”之一的交通擁堵問題,銀川市給機動車發放了交通環保卡,并在道路設置監測點,利用無線電訊號識別技術讀寫過往車輛數據;另一端的智慧交通指揮終端可以據此精確統計車流量,進行流量預判、交通疏導等。
此外,公交車上安裝的客流計數器,能夠以97%的準確率統計車內人流量,而地面上的電子公交站牌,除了顯示下一班車到站時間,還會提醒乘客車上是否擁擠。
除了交通擁堵,行政審批手續繁、時間長、奇葩證明多,曾經一度飽受詬病。借助打造智慧城市,銀川市在“互聯網+政務”和簡政放權及優化服務上發力,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群眾辦事從四處跑腿送材料、多個部門蓋公章、等待數月辦成事,到窗口一站全受理、材料信息網上“跑”、一次遞交全搞定。
今年7月,銀川智慧政務推出了網上市民大廳,設置了“網上辦事”“中介超市”“便民服務”等五大功能模塊,匯集51個部門(窗口)的1000余項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還具有網上預約、網上辦件進度查詢、網上取件、網上評價等功能。
“網頁上清楚提示了辦理業務需要的材料,按流程指示填表、拍照,上傳附件,再點個提交申請就行了。”寧夏德昇泰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質管部經理侯娟在網上市民大廳辦理業務,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方便。
“智慧城市的智慧就來源于對大數據的挖掘。”中興(銀川)智慧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東說,各類傳感器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負責感知;網絡就是“神經”,負責信息傳輸;云平臺就是“大腦”,負責記憶和思考。
事實上,不只是銀川,近幾年,智慧城市在中國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290個市縣區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超過500個城市正在或將要建設智慧城市。
越來越多的城市變得更“聰明”,居民生活智能便利,未來的城市似乎有無限想象空間。
但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智慧城市建設仍處在摸索階段,概念眾多、標準不一、“智慧孤島”等問題逐漸顯現,其中尤以信息安全問題引人深思。
北京康拓科技有限公司工控事業部副總經理李菲說,目前很多網絡攻擊是有針對性地侵入城市基礎設施、工業核心裝備,傳統IT層面的信息安全防御手段效果有限。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工業制造、社會生活全方面結合,“萬物互聯”的龐大系統無形中增加了安全風險系數。一些專家認為,智能終端、物聯網設備普遍存在密碼口令強度弱、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護手段等漏洞,容易成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