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京東金融與北京銀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其中,“聯合建設風控模型”這條內容使得此次簽約頗具里程碑意義。北京銀行是國內最大的城商行之一,也是第一家與京東金融風控聯合建模的金融機構。雙方的合作標志著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簡單的引流、場景拓展跨入金融最核心區域——風控。
此外,雙方還約定,結合北京銀行服務本地市民的優勢和京東金融的科技能力,通過掃碼付,刷臉支付等便捷的支付手段,為本地市民提供更好金融服務,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銀行的“聯姻”意愿 從何而來
所謂聯合建設風控模型,既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雙方對各自的用戶數據標簽以安全加密的形式進行共享,搭建更全面、準確的風控模型,以此完成貸款風控和定價策略。這種聯合建模,尤其是雙方在數據互補性強的行業,可大幅提升大數據風控模型的價值。
通常來說,銀行做風控基本上只利用傳統金融數據,無法涵蓋網絡數據,比如登錄設備、網絡登錄地點、網絡交易、網絡活動等。這就導致對很多互聯網群體,傳統風控模式下不能做出評估。引入互聯網數據之后,將有助于金融機構從更全面的角度進行用戶畫像和風險評估。
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這次合作中銀行的聯姻意志更為強烈:過去四年,京東金融在數據量、數據源、數據處理能力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京東金融每天新增數據量200TB,比一些小型科技公司1年的數據增量還要多。
京東金融風控體系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壞賬率和資損水平低于行業平均值50%以上,還曾獲《亞洲銀行家》信貸風控技術實施獎,成為中國區唯一獲得此獎項的金融科技公司。
信任帶來的幸福:首次涉足核心技術
不過,這也并非科技公司首次嘗試向金融機構輸出風控能力。查詢資料,可以看到多個類似的合作,但最終結果并非令人滿意。京東金融同北京銀行合作被業界普遍看好,更多是因為其自身實現了數據與技術的系統性結合:既有寶藏,又有開發寶藏的能力。以往同類的合作,基本都是空有技術,但無數據可供施展。
這次合作有望將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推向了下一個深度:從簡單的購買服務向技術與數據互相開放的轉變。京東金融所展現的態度,也將得以消除金融機構最大顧慮,雙方能夠輕裝上陣,聚焦核心風控技術,推進從數據到業務再到AI的全融合。
具體到這次合作,北京銀行愿意為此次共建風控模型提供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從側面也佐證了對京東金融的信任,以及對其數據和技術市場價值的認可。
這是一種強強聯手,互補合作的案例:上市10年,北京銀行總資產飆升150倍至3萬億元,在國內百家城商行總資產排名中居首,其利潤也因資產實力的增強而水漲船高。而京東金融則是金融科技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坐擁豐富的數據寶藏和全球頂尖的金融風控技術儲備。誰也離不開誰。
為城市裝上智慧大腦
數據開放帶來的多業務融合,也將使北京有望成為京東金融智慧城市的標桿。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簽約現場表示,京東金融愿意與北京銀行一道,攜手創新,推動智能金融快速融入百姓生活,以北京為中心,共創智慧城市、信用城市的標桿。
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提到雙方的目標:在支付互通、產品共建、營銷推廣等維度加強合作,進一步落實惠民金融戰略,打造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共贏合作的成功典范。“京東的理念是百年基業,正道成功。北京銀行也致力于做百年老店,把我們的婚姻,把我們的結合做到百年好合。”
這種開放共贏的態度,也為京東金融獲得了更多市場機會。根據京東金融披露的數據,他們目前已合作400余家銀行、60余家保險公司、100余家基金公司,涵蓋了市場上所有主流的金融機構,是當前市場上與金融機構合作范圍最廣科技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