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有良好的城市信息化基礎。2011年發布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全面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同年開始相繼發布兩輪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2014—2016年),全面推進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智慧城市體系框架已經確立。信息化應用全面滲透民生、城市管理、政務等領域,數字惠民效果逐步顯現,數字城管能級明顯提高,電子政務效率持續改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產業高端發展,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化能力進一步增強,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信息安全技術支撐和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可信可靠的區域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通信質量、網絡帶寬、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基本構建起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便捷惠民的智慧生活服務體系,以建設成果全體市民共享為原則,深入推進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化,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整合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
完善智能化社會公共服務應用體系,數字惠民效果突出。圍繞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智慧應用處在國內領先地位,為改善市民生活提供了全方位支撐,提升了市民對智慧城市的感受度。
智慧衛生應用向縱深發展。建設統一共享的智慧醫療,“社區綜合改革云管理服務平臺”已實現全市65家試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級平臺的對接;“上海電子健康卡”平臺建立了電子社保卡、電子身份證、交通卡、銀行卡的實名關聯;上海市健康信息網穩定運行,實現超過400家醫療機構聯網,實現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動態采集和聯網共享。
智慧教育工程不斷深入。上海學習網、開放教育課程資源阿超市、學分銀行、電子書包等一批覆蓋小學至高校的應用系統和平臺上線運行,易班、滬江網等一批社會化教育服務平臺涌現,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助力打造終生學習的應用。
智慧文化應用體系逐步完善。市民數字閱讀推廣計劃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推廣“互動觸摸屏移動閱讀APP客戶端數字閱讀資源”服務模式。“云中圖書館”、“我的圖書館”等個性化服務不斷拓展優化,圖書借閱“一卡通”系統覆蓋全市20個分館服務節點,無障礙數字圖書館覆蓋全市持證殘障人群,并實現與圖書館統一認證系統對接。
智慧民生建設積極推進。電子賬單公共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家庭生活費用“一站式”服務,積極推進水電煤“三表集抄”,上海市失物招領網站平穩運行,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平臺為各行業提供專業氣象服務,社區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惠民效果明顯,農村信息化培訓及普及工程取得較好成效。
形成縱深立體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網絡。延伸基層的智慧城管,全市213個街鎮基本完成了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村居工作站覆蓋率超過50%。全面覆蓋的智慧食監,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已有17647家食品企業注冊,數據累計2872萬條。跨區聯動的智慧環保,建設上海市環境應急與輻射管理系統、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系統;建筑工程揚塵和噪聲在線監測管理系統已接入工地、道路等1000個現場監測點。
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推進車載信息系統大規模應用,中心城區基本實現一體化車載信息系統全覆蓋;創新公眾出行信息發布渠道,全市公交站亭建成1600余塊顯示屏、1700余根太陽能電子站牌,實現了車輛信息的實時發布;基本建成以道路交通綜合信息服務(智行者)、公交信息服務(上海公交)、公共停車信息服務(上海停車)等為主干的交通信息化應用框架,電子公交站點數覆蓋超過7000個,950多條公交線路、近500個公共停車場(庫)狀態信息可在線實時查詢。組織實施了上海市1000余條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道的改造,京、津、冀、晉、遼、滬、蘇、浙、皖、贛、湘、閩、魯、陜等省市高速公路ETC系統實現聯網運行;長三角交通領域的信息化合作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