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對于智慧城市,就相當于城市的土地對于城市的發展一樣,是基礎之源”。在深圳舉行的中國電科杯城市數據創新大賽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做出這樣的發言。那么,當前的大數據在與城市規劃潛移默化的結合中,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未來的大數據應用,如果你讓我舉個例子的話,就比如以前,我們要去測算一個路口車流量情況,需要派人來測算,現在有了智能設備記錄,數據流就能匯集起來,效率、準確度比以前是幾何倍的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計算能力的提升帶來了三方面變化:第一,數據獲取處理能力提升;第二,存儲能力和數字化的網絡數據資源增加;第三,網絡傳輸速度提升、數據共享能力增強。這讓未來城市規劃過程中對大數據的應用,有了更大巨大的潛力挖掘。
“但國內當前在大數據運營和規劃的結合過程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大家還在摸索究竟應該怎么去做。”城市問題日益錯綜復雜,在郭仁忠看來,當前的城市規劃過程中,由于規劃種類多、項目數量巨大、規范各異,當歸結到同一個地理空間時,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從表面上來看,規劃問題的原因一是政出多門,二是數據資源不足,信息不對稱,三是技術手段缺乏,過程控制不到位。究其根源,城市是人類創造的復雜的巨型系統,而城市規劃的復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人類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郭仁忠認為,大數據的社會發展模式是要強調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首先要構建泛在寬帶通訊網絡,實現深度互聯。其次,要構建實時感知網絡,實現動態監測和數據獲取。再次,開放城市數據資源,實時更新,共建共享。最后,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快捷溝通和過程協同。“大數據路徑形成了生產方式的變革,而數字化轉型正是城市規劃必需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