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應用的普及,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更多體現在“智”,追求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等智能化水平提升上,而智慧城市未來的發展內涵更多體現在“慧”上。
智慧城市發展路徑中 中國特色是主色調
知識和信息作為城市新的資源和要素,逐步成為城市發展新的重要驅動力。智慧城市成為城市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模式,促進城市從傳統制造中心向研發中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資本中心演進。
慧增長:智慧城市應全面推廣智慧增長的理念,強調將智慧增長理念貫穿于整個城市的諸方面,追求最終形成一個長期的智慧增長道路,而非短期的技術解決方案思路。重點是具有現實應用的可能,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做到產城融合形成產業拉動力。
慧民生:智慧城市建設應提高市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市民對城市建設的責任感,打開市民與政府部門之間高效可信賴的雙向溝通渠道,使城市管理者及時了解各類反饋并做出調整。將民生需求作為城市智慧化建設的重點,注重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融合化,推動民生服務深入社區,著力推動解決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民生相關社會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全社會享受智慧化成果的普及水平。
慧決策:智慧城市建設有助于政府部門決策與居民的個人決策。首先,各個終端設備之間可自主開展實時的通信交互;其次,終端設備所采集到的數據會被自動傳輸至控制中心,實現與居民、城市管理者之間的交互,為技術研發、城市治理各項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終端設備會將數據上傳云端,每一個市民都可以通過手機端的應用了解自己所關心的城市各個方面的實時信息,市民可以根據掌握的信息,進行自己或家庭的各種決策,如教育、養老、醫療、出行等各項活動。
可持續性、多點帶面、整合優化、政企聯動是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
可持續性:由于智慧城市綜合采用了包括射頻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多點帶面: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種信息技術或一個信息系統就能包打天下,而是體現在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多個點多個領域的智慧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城市的智慧化進程,是多點帶面的發展。
整合優化:即整合優化城市的信息資源配置。信息資源日益成為一個城市重要的生產要素,智慧城市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政企聯動: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各部門各領域,投入巨大,需要政企聯動共同推進,要堅持財政投入與吸引社會投資并重的原則,發揮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等多方參與和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運營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智慧城市建設運營資金保障體系。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在農業、水利、生態環保、市政基礎設施、科技、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采取PPP模式參與項目建設。
早在2015年12月16日,我國在烏鎮峰會開幕致辭中提出了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點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這對于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這一重大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絡安全等主張,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
而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并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以下簡稱網信辦)在全面調查和摸清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面對智慧城市建設遇到的新挑戰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且牽頭組織國家發改委等26個部委聯合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國內給“新型智慧城市”的定義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的協調發展。
目前,圍繞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資本機構、咨詢機構、ICT及互聯網企業組成的產業鏈條。
有別于早先智慧城市試點中由IBM、思科等境外品牌扮演引路人角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已經變更為本土勢力,旨在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2015年12月17日,中國電科與深圳、福州、嘉興共同簽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邁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第一步。深圳、福州、嘉興新型智慧應用成為了現階段企業布局智慧城市的先決條件之一。
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而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發展的具體應用,也是巨大的市場機遇。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400億—800億的設備接入物聯網,跟政府管理相關的設備有70多億,其中絕大部分需求是來自于智慧城市的連接需求。
智慧城市的市場體量巨大,應用潛力可期。三大運營商以及眾多IT巨頭、網絡巨頭均已在這一領域展開積極布局。據報道,三大運營商近年來已與累計和超過300個城市簽署了智慧城市建設協議;螞蟻金服則已與全國25個省政府352個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華為NBLT今年開始向市場供貨,其解決方案在智慧水務、智慧停車、智慧路燈等方面實現了應用。
我國智慧城市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取得優異的成績。借鑒國際的先進經驗,還須在四個方面努力提升:一是強化用戶導向和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與服務提供;二是強化數據意識,大量開放數據并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機制;三是注重創新,給用戶、民眾及產業鏈相關人士提供開放創新空間,培育產業生態,給市場帶來活力以推動經濟發展;四是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落在實處,注重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保持與發展。
未來智慧城市在中國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前途遠大。需要注意的是形成中國的特色和模式,根據中國的特點因地制宜,打造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開啟城市智慧道路,還需要不斷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