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眼”發現地下空洞,智能檢測路燈故障,傳感器實時監測市政設施……借助高科技“外腦”,江北區的“智慧城管”平臺建設,讓城市管理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實現“智慧城管”,是城市謀求精細化管理的體現。城市管理“耳聰目明”,治理方式自然會高效精準。
哪個路燈壞了、哪個窨井蓋丟失了、哪里橋梁損壞了……這些城市管理細節,若全靠人工排查,既費力又低效。隨著科技進步,這種細節管理在技術上已經不難解決:一個監測反饋系統,就能讓智能設備實現24小時運行。此外,“智慧城管”還能實現數據共享,公交數據、車位數據、辦事手續等老百姓關注的信息,變得更加透明,等車位、交路費、辦手續等事項甚至可以直接在網上操作。可以說,“智能城管”能夠落實到城市管理的每個細節,既能節省管理者的管理成本,也能節約市民的生活成本,讓城市管理兩全其美、便捷高效。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智慧城管建設的指導意見》《重慶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出臺后,我市在推動智慧城管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2016年,全市實現38個區縣級“數字城管”平臺建設,截至2016年11月底,主城區數字城管共立案城市管理問題168.15萬件,總體結案率達91.55%。然而,城市管理非一日之功,技術硬件建設好了,城市“硬件”問題也能及時被檢測到了,管理的“軟件”也要進一步跟上。
“智慧城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還是人。要真正實現數字化,就還要考慮人與智慧系統的緊密聯系。比如,疏通反饋系統,多傾聽百姓對智慧系統的建議和需求;加強宣傳培訓,讓更多人學會運用智慧系統,享受“智慧城管”提供的福利。有了技術還要精準運用,有了數據還要分析共享,唯有如此實打實地探索,才能確保科技用對地方,讓智慧管理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藍圖已經繪就,落實還需苦功。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要落在使用互聯網的意識上,也要落在智慧管理的能力上。實現“智能城管”“繡花”般的管理,不僅需要政府牽頭實干,也需要調動社會、企業各方力量。唯有政府主導,多方合力用好“智慧治理”,共同提高“繡花”意識,才能讓“智慧城管”更便民利民,讓市民享受智慧生活。